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胡芦画不难,胡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胡芦,要把胡芦仔细看。”该诗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表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2020-02-22更新 | 178次组卷 | 42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代科举考试除考查诗、赋外,最关键的内容为时务策。从《全唐书》中可以发现,时务策多涉及具体而现实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社会、教育等内容,并要求考生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这表明当时
A.考试的公正性彻底得到保证
B.全面而务实的人才更符合需求
C.唐代社会矛盾尖锐问题突出
D.打破门第世袭扩大了统治基础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进士科考试录取率极低,“岁取登第者三十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宋太祖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定制,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此外,废除了唐代的公荐制度,考试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省试中多次落第者另立名册上报皇帝,特许他们可陪同参加殿试,考试及第后,考生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北方士人长于经学而短于诗赋,而南方士人则反之,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以便为变法培养和选拔人才。

——摘编自《略论宋代科举制的发展》等

材料二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北宋汪洙编的《神童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宋真宗赵恒《励学篇》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予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在宋代的发展变化。
(2)你认为应如何评价材料二所体现的社会风气和社会观念?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具有哪些历史借鉴价值。
4 . 《诗·小雅·北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左传·昭公七年》:“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这表明
A.通过分封制,周天子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B.周天子是全国土地和人民的最高主宰,而诸侯国君在自己的封地内又拥有最高权力
C.受封的诸侯国君和周天子是并列的政权
D.周天子和诸侯国君共同率民众开垦荒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陈寅恪先生在《陏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提到:“盖自汉代学校制度废弛,博上传授之风气止息以后,学术中心移于家族”。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一书中概括性地说到:“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典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以上两段史料可以推知
A.魏晋时期官学的发达_
B.九品中正制出现的原因
C.家学体系弊端日显
D.儒学渐入普通百姓家
2017-10-10更新 | 582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第七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苏东坡曾言:"三代以上出于学……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吏部在选拔、任命官员时,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任者的家世、行状(道德)品级,“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成为当时官僚选拔的普遍现象。隋唐实行科举制,“隋代罢中正,举选不本多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唐代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明经、进士两科是常科的主要科目,分别考时务策与经义、时务策与诗,贵族与平民皆可报考。

——《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材料二: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其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仮统工业的产里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尤元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魏晋时期相比,隋唐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有哪些发展?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即宋代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7 . 明代冯梦龙有诗感叹说“春秋篡弑叹纷然,宋鲁杀君只隔年。列国若能辞贿赂,乱臣贼子岂安眠!”材料反映的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B.“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C.“王室衰微,群雄逐鹿”
D.“公田不治”,“私田”发展
8 . 陆游在《岁暮感怀》一诗中写道:“在昔祖宗时,风俗极粹美。人才兼南北,议论忘彼此。谁令各植党,更仆而迭起。中更夷狄祸(金灭北宋),此风犹未已……”该诗旨在抨击两宋时期
A.政有夷狄之风B.淳朴民风败坏
C.官吏贿赂盛行D.官场党同伐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钱穆评价某一朝代的社会阶层流动:“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更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遗存。”此现象
A.以诗取士促进唐诗繁荣
B.促进民族融合高潮到来
C.促使庶族地主开始崛起
D.使平民阶层影响力上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
A.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
B.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感
C.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
D.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