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4 道试题
1 . 西周王室直接管理的王畿地区是宗周镐京和成周洛邑,在新征服的东方广大地区推行分封制,后来又推行到周的“北土”和“南土”。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
A.将血缘和政治关系完全结合B.保障了对地方权力的制衡
C.有利于将西周势力范围扩大D.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明世宗时,杨继盛弹劾内阁首辅严嵩“好利”,“以承相自居”;明神宗时,御史刘台弹劾“能治国”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以相自处”。严、张遭到弹劾,主要是因为二者
A.掌握了超过制度赋予的权力B.贪污腐化致吏治败坏
C.权势过盛以致君主专制削弱D.身居高位却政绩平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两千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唐太宗说:“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我的独尊地位。”明太祖说:“我废宰相制度,设内阁,大权在握。”雍正帝说:“我设军机处,进一步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他们的言论与史实相符的有几位
A.1B.2C.3D.4
4 . 元代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从明代开始,已经出现废除土司以实行流官统治的做法。清朝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这些变化
A.加强了君主专制B.巩固了国家领土统一
C.稳定了社会秩序D.强化了中央政府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明朝有人说:“宋有天下三百载,视汉唐之广不及,而人才之盛过之。”导致宋代知识分子队伍空前壮大的制度原因可能是
A.书院制度的创立B.察举制度的实行
C.科举制度的完善D.八股取士的推行
2022-01-1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唐中央实行三省制,三省长官执宰相之职共同议定军国大政。唐太宗逐渐使用一些资历较轻品级较低的官员参为“同中书门下二品”.即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这表明
A.权力制衡机制得以建立B.君主专制权力得到加强
C.皇权相权矛盾得到解决D.中央集权体制基本成熟
2022-01-1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商王通过占卜理解天命,也通过这一手段治国理政。这说明商代政治
A.血缘关系为纽带B.神权王权相结合
C.迷信天命是主流D.治国理政效果差
2022-01-1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黄宗国在《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提到:贞观初年,太宗签署了中书省起草的关于征点十八岁以下男丁为兵的敕文,下发到门下省。当时担任给事中的魏征,坚持不肯署敕,这个命令最终无效。这表明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A.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权力的监督,抑制了皇权的膨胀
B.使三省闾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提高了行政效率
C.有效地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皇权
D.使中枢机构的决策、执行和审议分开,避免决策失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述道:“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中新皇帝推行的制度
A.最早出现于秦朝B.官员世代沿袭
C.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削弱了中央集权
10 . 论及周王朝的统治模式,有学者指出,周王是家族中嫡长子一脉的首领,代表整个家族祭祀上天;诸侯国君主的排序反映了他们与周王嫡长子一脉的亲疏关系。下列选项中,对这一“统治模式”解读正确的是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
②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④标志着中国开始迈入早期国家起源的历史阶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1-12更新 | 6288次组卷 | 43卷引用: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