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以下为王家范、张耕华、陈江编著的《大学中国史》的相关目录:

第十章夕阳西下的帝国统治:清朝(1840年以前)

第一节“康乾盛世”的治道………

第二节末代王朝的由盛转衰………

第三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省略部分增加两条或两方面内容,并说明增加理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自己工作的描述。这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A.与皇帝一起“共治国事”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C.负责执行皇帝颁发的政令D.掌握审议权负责审核政令
2021-06-02更新 | 80次组卷 | 82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铧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的现象出现,其破坏的是
A.世装制B.禅让制C.分封制D.礼乐制
4 .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诛胡惟庸后,正式宣布废除丞相制度,同时废除中书省,分相权于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清朝设军机处取代内阁,军机大臣“以赞机务”,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这表明
A.中央集权一直是一成不变的B.明清以皇帝绝对专权为核心
C.君主专制以限制相权为核心D.废除丞相制度后相关事务消失
5 . 周公东征后,再次分封异姓亲戚之国,封国大小不等,有的是畿内的采邑。它们广泛分布在中原地区内,与众多的旧国错杂在一起,其主要目的是
A.强化中央集权B.加强西周统治
C.促进民族交融D.维护同姓诸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代科举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考生还要向礼部或达官贵人投献自己的代表作,称为“投卷”。杜牧把《阿房宫赋》投给太学博士吴武陵,由其推荐给东都试官,最终以第五名中举。这体现了唐代科举制
A.兼顾文化水平和行政能力B.受到传统选官制度的影响
C.基本杜绝了高分低能现象D.没有打破社会阶层的固化
2021-05-09更新 | 1062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礼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周人尊礼尚施,事鬼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材料反映了
A.唯物主义思想产生B.人文意识逐渐增强
C.儒家思想影响政治D.宗法观念逐渐瓦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景帝之后,王国官吏在西汉政权中所扮演的角色由地方诸侯的僚属转变为中央派往王国的代表。王国国相既然由西汉中央派遣,西汉中央为了使其忠于中央,避免诸侯王擅权,必然会考虑到国相任职的地域性限制问题。景帝之后,诸侯王与中央派遣的国相之间冲突激烈,如赵王刘彭祖:“彭祖立六十余年,相两千石无能满二岁,辄以罪去,大者死,小者刑,以故二千石莫敢治,而赵王擅权。”诸侯王与中央派遣的国相的冲突也印证了西汉景武之后国相之任已实行地域回避制度。

——摘编自冯洋《西汉地方长官地域回避制度》

材料二   巡检司的普遍设置,从制度上突破了国家行政机构不在县下设治的惯例,政府在乌镇、南浔、乍浦、盛泽等江南市镇或设府厅级官员驻镇,或委派县丞、主簿管理等多层次的治理模式,既有效分担了府、县级政府的行政责任,更突破了以往“国权不下县”的传统,是国家权力延伸至县以下的直接体现。严密而发达的乡里和保甲制度,只是国家控制管理基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国家力量还以其他各种形式直接参与其中。

——摘编自张海英《明清政府对基层社会管理的多样性》

材料三   在明清两代,地方行政制度基本相同,府、州县以下的建制无多大变动,但在省一级则有几次较大的变动,这反映出朝廷既要紧密控制各省的一应行政权力,将财权、军权、司法审判权尽可能集中于中央,但在实际统治中,又深感地区分散辽阔,不给予地方一定的权力,实难充分并较好地履行统治职能。为此,在500多年中,随形势的变异,一再对行省做了实际上的重大调整。

——摘编自侯力《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初期实行地方长官地域回避制度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江南地方治理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对行省制进行多次调整的主要原因。
9 . 从商鞅到李斯,秦国(朝)大量任用才智之士为相,这些相虽然权倾一时,对秦国(朝)有莫大的功劳,但却无一老死于相位,并且都未将相位世袭于子孙。由此可见,此时(  )
A.相权独大严重威胁皇权B.贵族集团失去政治影响
C.丞相辅政职能逐步丧失D.丞相制度适合统治需要
10 . 秦朝规定,担任官吏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要有一定的家资;二、要会书写,懂法律;三、年龄在17岁(秦规定的壮年年龄)以上。这一规定
A.迎合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B.表明奴隶制度日益没落
C.反映出知识分子地位的上升D.折射出法律体系走向完善
2021-04-16更新 | 292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铧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