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表达形式。它产生于一定的历史阶段,也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从下表中提取相关信息,自拟题目,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选择一定的角度(或政治、或经济、或文化)给予论证或说明。(论题观点鲜明、史实运用准确、条理清晰)
成语释义典故出处
挥汗如雨形容汗出的非常多,像下雨一样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彀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强本节用加强根本,节约用度《·太史公自序》:“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耕耘树艺耘:锄草,树:栽植;艺:播种。耕田、锄草、植树、播种。《荀子·子道》:“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
麦秀两歧一株麦子长出两个穗子。为丰收之兆,多用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东观汉记》:“张湛为渔阳太守,开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秀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欺。”
郑人买履讽刺了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市井之徒为俗语就是指混迹于市井的贩夫走卒。《孟子·万章下》:“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
朝秦暮楚形容人们的态度动摇多变,反复无常。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长治久安形容国家、社会长期安定、太平。《汉书.贾谊传》:“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黄袍加身黄袍:也称龙袍,指古代皇帝的袍服。指政变后夺得政权。也指登上帝位。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北汉勾结契丹入寇,赵匡胤出师御之,兵次陈桥驿,在赵普、石守信等策划下,发动兵变,黄袍加身,拥立赵匡胤即帝位,改国号为宋。史称“陈桥兵变”。
独占鳌头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
小题大做小题:明清科举考试,以“四书”文句命题。拿小题目做大文章。比喻把小事情当做大事情来处理明·杨聪《玉堂荟记》:“成既被提入京,欲伸前志,每为范木渐所阻,迨苋以艰去,而成遂奏揭纷出,小题大作矣。”
金榜题名金榜:科举时代称殿试揭晓的榜;题名:写上名字。指科举得中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第三卷:“何扶,太和九年及第;明年,捷三篇,因以一绝寄旧同年曰:‘金榜题名墨上新,今年依旧去年春。花间每被红妆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骚人墨客指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唐·李白《古风》诗:“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汉·扬雄《长杨赋》:“墨客降席,再拜稽首。”

2019-05-17更新 | 266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对地方的管理一直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难点和重点。阅读下表,可得出的结论是
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西汉初,郡国并行,汉武帝时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
以文官为地方官,设通判和转运使
实行行省制
设三司,分管地方行政、司法和军事

A.专制主义不断得到强化
B.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完善
C.地方权力都得到了加强
D.通过不断分权控制中央
2019-04-03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县级联考】陕西省富平县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命,主要用于“册命”,即授予诸侯、卿大夫、士等一定职衔的文书。下表所示内容是根据《周礼·春官·典命》中的记述而整理的。这反映了西周
九命其国家、宫室、车骑、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
侯、伯七命其国家、宫室、车骑、衣服、礼仪,皆以七为节
子、男五命其国家、宫室、车骑、衣服、礼仪,皆以五为节

A.天子对地方的管理规范
B.分封诸侯的仪式很正规
C.任命官吏的程序较严密
D.贵族内部尊卑等级分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下表为唐宋时期中央各级官办学校入学资格统计表。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知识分子参政规模不断扩大
B.科举制度促进教育发展
C.社会等级秩序日益走向瓦解
D.理学正统地位渐趋确立
5 . 下表是秦朝“九卿”和唐朝“六部”的职能对比,对此比较的正确理解是(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中央集权大大加强
C.机构精简效率更高
D.官僚政治走向成熟
6 . 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主要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                                             —— 金克木《风流汉武两千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给中华帝国组装了哪些“硬件”? 汉武帝在选官制度方面添加了哪些“软件”?
材料二 下表是史学家对中国古代某项制度的叙述
学者
内 容
徐中约
它鼓励社会流动并减弱阶级划分,使来自全国各地和各种生活背景的受教育者集合到政府之中,也产生了一种统一的动力。
张岂之
它杜绝了隋唐之前选官制度中“唯门第是准”的现象,有效地提高了封建王朝官员队伍的素质。


(2)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哪一选官制度?依据材料概述其历史作用。
材料三 为什么中国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创造,却最终在15世纪之后输掉了竞争?写出《枪炮、细菌和钢铁》的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给出了他的见解:因为中国是如此执着的一个中央集权,……而统一的、中央集权的中国,则可以通过一个愚蠢的决定,阻止一切技术的进步,甚至销毁曾经的财富。   
——刘十九《小细节里的大变局》
(3)材料三中美国学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你是否同意,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中国人口约为2000万。公元前206年,中国人口约为1400万。公元前120年,中国人口约4000万。到公元2年,中国人口约为5801万。
——赵文林等《中国人口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下表为美国人口数量及政策统计表(部分)
1776年
美国建国时人口数量为250万
1873年
政府颁布《康托斯法》,禁止邮寄和从外国进口一切避孕材料
1915年
美国人口数量突破1亿
1968年
组建“人口和家庭生育计划委员会”,研究家庭生育计划事宜
1970年
设立“人口增长和美国前景委员会”,研究美国人口发展状况及相关问题
1974年
提出人口稳定即“静止人口”是最理想的目标


——《简明人口学词典》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人口政策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单位(年)

——《“人口红利”持续派发房企价值重估始起步?》
(3)根据材料三,中国“人口红利”的高峰期出现在哪个时间段?综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人口政策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看法。
8 . 下表对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部分信息进行了简单对比。据此,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项目古代中国古代希腊
地形特征平原多,山地少,内陆成片,河流旁聚集人口海岸线曲折、多山多岛,各地区彼此独立隔绝
适合的经济活动便于耕作,河流可以灌溉,适合从事农业海外贸易,适合从事商业活动
选择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奴隶制民主政治

A.不同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古代中国和希腊采取不同的政体
B.古代中国和希腊采取不同政体应综合多种因素进行解读
C.地理环境只是古代中国和希腊采取不同政体的原因之一
D.不同的经济形式决定了古代中国和希腊采取不同的政体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明代内阁的历史叙述。据此可以推断,明代内阁
记述出处
(成祖时)夏每日百官奏事退。内阁臣造扆前密勿漠画……诸六部大政,咸共平章,秩五品。《明政统宗》
(宣宗时,内阁)于中外章奏,许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以进,谓之条旨,中易红书批出御笔亲书。《殿阁词林记》
(宪宝时)凡四方章奏,不召内阁大臣裁决,惟付之左右内臣而已。《明完宗实录》
(世宗时)内阁自加隆重,凡职位在先第一人,群臣尊仰,称为首相,其第二人以下多其荐引,随事附和,不敢异同。《西园闻见录》

A.掌握最高行政权力
B.权力因皇权需要而浮动
C.阁臣政治地位低下
D.无法影响朝廷政局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表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反映出两宋时期
宰相人数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高级官员中级官员低级官员无官职记录
北宋(71人)20151224
南宋(62人)810836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