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周公东征后,再次分封异姓亲戚之国,封国大小不等,有的是畿内的采邑。它们广泛分布在中原地区内,与众多的旧国错杂在一起,其主要目的是
A.强化中央集权B.加强西周统治
C.促进民族交融D.维护同姓诸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东汉顺帝阳嘉年间,尚书令左雄建议改革察举制,并对孝廉进行分科考试。具体办法是由公府主考,儒生出身的考经学,文吏出身的考文书。公府考毕,再由尚书省复试。这一建议被采纳执行。察举制改革
A.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办事效率
B.改善了选拔人才的标准和程序
C.杜绝了选人过程中的腐败现象
D.打破了士族把持举荐权的局面
4 . 周天子封建诸侯、命官赋职时举行锡(赐)命典礼,受命者携命书而归,铸器刻铭,以期子孙万年保用。锡命是诸侯、大臣获取权力“正统”的象征与唯一源泉,战国时期田氏代齐,仍请求周王锡命。这表明,锡命制度
A.保证了贵族政治权力的稳固B.强化了王权至上的专制权力
C.增进了周王室的政治凝聚力D.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传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行政中枢是王朝行政的核心,是加强中央集权的关键所在。以下对于行政中枢的描述,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设置三公——建立了以丞相府为首的行政中枢
②废除宰相制——内阁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
③建立中朝——行政中枢权力移至皇帝亲信手中
④完善三省制——三省成为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枢
A.①③④②B.①④③②C.③②①④D.③④②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成祖在设立内阁的同时,又重用宦官。到明朝中后期,在内阁权威扩大的同时,代天子批红”的司礼监权力也不断上升,甚至出现宦官专权现象。这反映出
A.内阁和司礼监相互制衡、共同决策B.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C.内阁和司礼监权力扩大削弱了皇权D.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2021-03-30更新 | 795次组卷 | 40卷引用:吉林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历史试题
7 . 据史料记载,周初礼制,周王用九鼎,诸侯用七鼎。20世纪80年代,湖北随州周墓出土了制造精美的九鼎八簋。据此可知该墓主所处的时代
A.宗法等级制森严B.青铜冶炼技术成熟
C.周朝统治中心在随州D.分封制遭到破坏
2021-03-11更新 | 357次组卷 | 2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西周的的宗法制不仅指宗族内部血缘关系的亲疏原则,更重要的是这种宗族的血缘亲疏关系与西周整个政权结构的结合,即所谓宗统和君统的结合。这说明西周时期
A.家国同构理念开始形成B.周王垄断国家政治权力
C.血缘政治获得较大发展D.传统权力分配方式改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汉代官吏任用,有一限制,地方长官定要由中央派,太守如是,县令也如是。但郡县掾属,必得本地人充当。不过辟用掾属的权,则在长官手里,这叫做“辟署”。材料表明了
A.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权制衡,中央权力至上D.权力分割,中央地方配合
10 . 据周朝铭文记载,伯晨始受命为垣侯而得玄衮衣、幽芾之赐,玄衮衣即礼书所谓玄冕服,而玄冕服是天子、诸侯、卿大夫的通服,与玄衮衣相配的幽带是区别诸侯与卿大夫的标志。据此可知当时的服饰
A.是中国手工业发达的见证B.体现了天子最高礼仪的特点
C.具有维护等级秩序的功能D.是政治制度物化的具体象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