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0 道试题
1 . 据文献记载,楚人是殷人的后裔,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氏,其创始君主是熊绎。《史记·楚世家》曾载:“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据此可知,西周初期
A.构建了大一统王朝的国家制度
B.分封了异姓诸侯以拓展疆域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D.确立了君主独尊的集权意识
2021-05-09更新 | 980次组卷 | 12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隋代三省为政务机构,所谓“朝之众务,总归于台阁,尚书省事无不总”。唐代仍以三省六部制为核心其运转方式渐趋规范,宰相之间亦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权力平衡。这说明唐代
A.政治运行机制逐渐成熟B.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C.“家国同构”形态终结D.官僚政治制度基本确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西周时期,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各级宗族成员,都要以各级“宗子”为中心,表示“尊祖”和“敬宗”。这
A.有助于形成家国一体的统治秩序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保障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D.强化了对家族的认同
4 . 郡县制几乎盛行于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据《史记》记载:“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对此制度解读不正确的是
A.从根本上消除了地方与中央的对立
B.秦代陆续出现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
C.战国时期开始出现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D.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清代,很多人都把内阁称为古之中书省,将入内阁叫作登政府,又比拟大学士如前代宰相。皇帝一旦下诏开馆修书,大学士依例充当监修总裁官。这说明,清代内阁
A.辅助皇帝处理政务B.直接管理地方行政
C.独立应对国家事务D.能够行使六部职权
6 . 论及秦朝政治制度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有学者指出“百代都行秦政法”、“秦虽死犹存”。下列对秦朝政治风格的描述准确的是
A.“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B.“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C.“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D.“儒臣入直,仅备顾问而已”
2021-04-21更新 | 828次组卷 | 16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三立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成祖在设立内阁的同时,又重用宦官。到明朝中后期,在内阁权威扩大的同时,代天子批红”的司礼监权力也不断上升,甚至出现宦官专权现象。这反映出
A.内阁和司礼监相互制衡、共同决策B.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C.内阁和司礼监权力扩大削弱了皇权D.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2021-03-30更新 | 795次组卷 | 40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商朝分封方国首领为侯、伯,方国依旧自然分布在原地;西周封邦建国,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分封”的这一变化
A.建立了中央集权治理秩序B.扩大了西周统治区域
C.改变了原有社会治理结构D.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唐初在弘文馆、崇文馆、集贤院和翰林院设置学士,《文献通考》中评论道:“学士之职,本以文学语言备顾问,出侍从,因得参谋议,纳谏诤,其礼尤宠。”武则天时又设北门学士,名为撰写著作,“实际朝廷奏议及百司表疏,时密令参决”。据此可知,唐代学士的设置
A.加快了中枢机构权力转移B.部分地分割了宰相的事权
C.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D.进一步完善了内外朝制度
10 . 汉初立法规定,王国二千石官,均由朝廷代置;二千石以下官,始由王国自置。景帝以后又定制四百石以上官吏由朝廷任免。这从侧面说明了
A.王国实力增强B.中央集权加强
C.地方官制改变D.推恩令正实施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