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全球通史》中写道:“新皇帝(秦始皇)……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有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所说的行政管理制度
A.具有浓厚的贵族政治色彩
B.使中央得以垂直管理地方
C.旨在充分发挥地方自主性
D.由秦始皇首创并推行全国
2018-09-18更新 | 1535次组卷 | 23卷引用:浙江省桐乡市2019届高三选考模拟历史试题
2 .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历经传承与创新,如“汉承秦制”、“元承宋制”。其中,“元承宋制”在中央机构的表现为
A.中书省与行省制
B.中书省与枢密院
C.枢密院与宣政院
D.中书省与宣政院
3 . 《韩非子·五蠹》中记载:“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守株待兔”的故事,对这一故事中所涉及的史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株待兔地点在今天河南商丘一带
B.宋人始祖是灭商有功而被封的功臣
C.耕田者劳作时可能使用铁铲等农具
D.故事体现了韩非子因时而变的主张
4 . 清朝入关以后,基于统治全国的需要,设置律例馆,进行全面的立法活动。主要有《大清律例》《钦定六部则例》《理藩院则例》及以行政法为主要内容的《大清会典》等。清政府在制定法规章程方面的这些努力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完成了国家法律法规构建
C.使处理行政事务有章可循
D.通过立法强化对汉人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天子、诸侯虽无大宗之名,而有大宗之实”。其意在强调
A.天子是天下之大宗
B.诸侯在本国则为大宗
C.天子诸侯均行宗法
D.诸侯冲击天子之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2018-06-10更新 | 7730次组卷 | 12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分科取士有过中肯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这一评价中肯在
A.肯定了选官制度对官僚政治的积极作用
B.看到了两种选官制度在选才方式上的不同
C.肯定了科举制对政治的有利影响
D.肯定了科举制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皇权不断加强
D.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2017-12-26更新 | 309次组卷 | 73卷引用:2013届浙江省绍兴一中高三回头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载:“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材料表明军机大臣的职权
A.决策权
B.按旨拟诏,上传下达
C.外交权
D.监察权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世祖末年,行省逐渐演化为常设的、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但是终元一代,行省官名义上一直属于中央机构官员,其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依然如故。就钱粮来说,路、州必须把所征赋税先送往行省,行省留用仅占30%,其余上供京师。

——整理自李治安《元代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二这一构想归纳为如下五个基本点较为全面和适当:

①“一个国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②“两种制度”。即______________。③“高度自治”国家统一后,香港、澳门和台湾政府在各自的特别行政区内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司法权和终审权。④“本地人管理”在香港即“港人治港”在澳门和台湾,也是实行这一原则。五十年不变。⑤“一国两制”并不是一种策略措施,而是一项战略构想。“五十年不变”是这一构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李步云《论法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代行省的特征。结合所学,简要评价行省制创建的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按照“基本点①”的样式,补写“基本点②”。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行省制与“一国两制”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共同经验。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