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朝万历皇帝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再上朝,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和“曹署多空”的现象,部、寺大官十缺六、七,史称“万历怠政”。这反映了当时
A.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
B.君主专制出现弱化趋势
C.君权与相权矛盾的激化
D.内阁对皇权有效的制约
2019-01-18更新 | 102次组卷 | 21卷引用: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黄仁宇在其《中国大历史》中写道:“汉朝创业之主刘邦是秦帝国里位卑职微的地方巡警官。他的两个丞相,萧何和曹参,曾任县级的小官僚。樊哙日后为大将,当日不过是屠夫。另一大将韩信寒微时曾一度乞食,黥布与彭越曾为盗。”对这一现象分析最准确的是
A.汉朝的选官制度致统治基础扩大
B.汉朝开启中国平民政治时代
C.农民战争基本上摧毁了世袭贵族势力
D.平民参政使汉代社会矛盾缓和
3 . 山东省是我国经济和文化大省,历史悠久。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的山东省行政图


材料二   据文献记载:①鲁、齐等诸侯在其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②秦代官吏必须经过国家委任才能就职;官吏调任时,不得带随员;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违者要依法治罪。


(1)材料一中的下图反映的山东大地出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什么?它是何时实行的?
(2)材料一中的下图,反映的山东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始于何时?
(3)通过材料二可以看出,以上所述两种政治制度在地方权限上有何不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661年,郑成功率军渡过台湾海峡,建立台湾第一个汉人政权,史称明郑时期。他推行屯田,东南沿海人士与原住民共同赴各地大肆垦荒、耕织,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彰化、云林、新竹等地形成一大批村镇。这些现象
A.丰富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内涵
B.削弱了清朝对闽粵的控制权
C.彻底驱逐了英国来华殖民者
D.冲击了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
2018-12-18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云南省曲靖市曲靖一中2018届高三高考复习质量监测(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5 . 魏国将领公孙衍拉拢韩、赵、燕、中山四国,于公元前323年发起了历史上著名的“五国相王”事件,并带动了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这一事件直接否认了当时的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君主制
2018-12-1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云南省曲靖市曲靖一中2018届高三高考复习质量监测(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周朝初年统治者提出了“明德”“敬德”,就是因为他们认识到“惟天不畀不明厥德”,即天是不会把大命给予不谨慎修德之人的,所以主张“以德配天,明德慎罚”。“德”的具体内容逐渐广博,应指
A.道
B.礼
C.仁
D.刑
2018-12-13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云南省曲靖市曲靖一中2018届高三高考复习质量监测(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7 .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A.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018-12-12更新 | 2415次组卷 | 96卷引用:2019年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朝政府颁布杂剧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
A.文化专制开始影响了市民生活B.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
C.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基础D.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的治国理念
2018-11-27更新 | 395次组卷 | 63卷引用:2015届云南保山市第一中学2高三第九次高考适应考文综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前,我国传统的人才观认为:人才是具有“明人伦”的品格和“修齐治平”之能的德才兼备之才。人才与统治能力、人才与治才几乎成为同义语,其最高境界是达到内圣外王、全能全知的通才、贤才。

19世纪后期,王韬认为:必须要培养多类型、多层次的有“一技之长,一材之擅”的专门人才。这些专门人才是具有各种专门知识技能的企业家、军人、科学家等各行各业人员。清政府宣称:凡游学他国得有长技者,可直接被聘请为书院的专科教师。

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拔去奴隶之根性”的新式国民。20世纪20年代,蔡元培提出:新公民是拥有健全之人格的公民,乃是既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爱国意识的共和国国民,又有健壮的体魄、近代科学知识、良好的修养、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完全之人物”。北洋政府的《壬戌学制》中强调重视学生的职业训练;课程和教材内容侧重实用;实行选科制和分科教育,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两种准备。

——李宜江《我国近代人才观的变迁》


从材料中提取一条有关人才观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周人“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建立了完善的分封制度及差别明显的“畿服之制”。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西周统治疆域比较广阔
B.中央王朝控制能力不足
C.西周推行了严格等级制
D.周人比较重视血缘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