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春秋时期各国的国君一般称为公或侯,进入战国,各国国君纷纷自称为王。国王是最高政治权力的代表,总揽国家的统治权。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
A.国君集权体制逐步形成
B.官僚政治初步取代贵族政治
C.分裂到统一的趋势加强
D.天子逐渐加强对诸侯的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汉惠帝时期在全国各郡和地方王国设置监御史,每年要定期到中央汇报工作;为了防止他们与郡守、侯王勾结,还要每两年轮换一次。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监御史
A.代替郡守执掌地方管理
B.行使御史大夫的职能
C.成功防止地方侯国割据
D.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2018-08-21更新 | 1218次组卷 | 22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云南省昆明市2019届高三摸底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天命”是商周时期的重要观念,商人认为“天命”不可转移,而周人则以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故统治者为了获得“天命”,必须“敬天保民”。这表明周代
A.王权与神权相分离
B.德治思想逐步形成
C.天子权力有所下降
D.对天的认识理性化
2018-08-21更新 | 1479次组卷 | 24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云南省昆明市2019届高三摸底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古今中外人类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它一直在拷问着人类的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汉统治时期,御史大夫专门行使监督权,其下属御史中丞专门负责监督王室和宫廷,也可以说是监察皇帝的;另一下属御史丞则负责监督政府,不论中央、地方都在内。……唐代单独设立御史台,其职权限于监察政府。但在政府中,仍存在专责监督皇帝的,那就是谏官,谏官由宰相任命,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他们就不再监督皇帝,反过来监督宰相。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宪法学透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从汉朝到宋朝监察制度的变化趋势。
(2)据此简要评价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某些省区新生儿男女比例严重失调,预计至2020年全国将有两千多万人面临择偶难题。从源头考虑,上述观念的形成当首推(  )
A.中央集权制的存在B.对宗法血缘关系的重视
C.经济生活条件的改善D.古代法律不完善的误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统计:唐开元以前官额18809员,开元二十二年人口16163863人,二者的比例为1:2460。宋朝皇祐前官额24000员,仁宗皇祐五年人口22292861人,二者比例为1:926。宋朝与唐朝相比
A.官员定额渐趋正常B.选官范围扩大
C.科举制度逐渐完善D.官僚机构庞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北宋时期,政府在科举考试时实施了一些如别头试(将与考官有亲属关系的考生与常规考生分开考试,其阅卷、命题自成一体)、糊名法(指将考试书生的试卷|:姓名、籍贯、年龄等信息密封起来)等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这些措施的存在说明北宋
A.科举考试完全实现了公平公正B.选拔程序走向完善
C.舞弊行为得到杜绝D.政府注重选拔人才质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史料记载,汉初御史、丞相史监察,察无专区、责任不明;汉武帝时期创立的刺史制度分为十三部州,每刺史察一州,监察对象除“强宗豪右”外,对朝廷在地方上的命官仅限于郡国二千石。这一变化最能说明
A.加强了君主专制B.地方制据依然存在
C.地方命官地位低于刺史D.汉代监察体系逐渐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诸侯国
士兵数十万百万百万数十万数十万数十万七十万

有学者根据《史记·苏秦列传》和《史记·张仪列传》整理出战国七雄的士兵数(表),并根据“把‘数十万’看做是‘六十万’,战国时期各国平均每户约6人,各出士兵2人”的研究成果,推算出战国中期七国人口总数约1500万。该推算
A.数据来自史学名著,完全合理
B.史料依据不够充分,有待商榷
C.因运用了统计方法,科学准确
D.完整统计七国人数,可靠属实
10 . 从灭南宋之后湖广、江西、江淮、陕西数省的辖区均与中书省直辖区“腹里”接壤。其治所均在与京师最近的水陆交通线上,也不难襄见行省代中央“分镇方面之职能是相当突出的。这反映了元代行省
A.战略地位的相当重要B.代表中央分取各地的使命
C.实现了地方高度自治D.削弱了地方与中央的联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