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所示为中国古代西汉末至清末的人口统计表。


请提取材料中的某一信息进行分析说明。

2017-05-19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云南省楚雄市高三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李治安先生在其《行省制度研究》中认为:“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这说明
A.行省制使地方失去一切自主权
B.行省制消除了地方割据的根源
C.行省制是维护国家统一的产物
D.行省制最早开创于秦始皇时期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期概况
   强调家庭“上事宗庙、下继后世”的血缘关系,突出“父子之序、长幼之伦”的观念。
   形成重孝风气,在财产继承上无论嫡庶都拥有同等的继承权,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家学”逐步兴起。
   私塾兴起,礼法文化下移至普通民众;唐朝保证老人和残疾人拥有一定数量的授田,并规定60岁以上免除赋役负担;唐朝中叶以后,流民大量增加,家庭较为动荡,
宋元强调父为子纲,妇女守节、“不事二夫”;同居共财的大家庭由之前的“北盛于南”转变为“南盛于北”。
明清择偶不仅要求“门第相当”,也“论财”;妇女裹小脚风气盛行;男孩在6岁左右一般要入塾读书,教材为“四书五经”

——摘编自张国刚《家庭史话》


任选其中两个发展阶段,提取有关我国古代家庭变迁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钱穆评价某一朝代的社会阶层流动:“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更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遗存。”此现象
A.以诗取士促进唐诗繁荣
B.促进民族融合高潮到来
C.促使庶族地主开始崛起
D.使平民阶层影响力上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史学家白寿彝指出:“周初的封诸侯、建国姓,就是把氏族组织扩大为政治组织,也就是氏族组织变成国家机关,奴隶主贵族通过宗法制度,建立了一套周密的统治网。”这说明
A.周初中央集权具有血缘关系特点B.氏族部落是国家机关的组成部分
C.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D.周王的分封强化了氏族部落组织
7 . 《后汉书》记载:马严,字威卿。拜御史中丞,赐冠帻衣服车马。严举劾案章,申明旧典,奉法察举,无所回避,百寮惮之。由此可见,马严
A.掌公卿章奏,纠察百官,权力颇重B.职权上属于地方官员,与刺史互补
C.其官位在东汉位列三公,位高权重D.其监察职权能左右皇帝的决策大权
8 .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建构的本质含义是
A.由神权政治转向君权政治
B.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
C.由城邦国家转向领土国家
D.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2016-12-11更新 | 1398次组卷 | 19卷引用: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3月份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综合《唐书》《唐会要》等有关史籍记载,武后时期的科举考试一般是在二月开始,制举、殿试时间是不等的,科目和科第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传统科目之外,还有文艺优长科、理选拔萃科等。由皇帝主持的制举、殿试规模宏大,人数极多,使当时文场呈现出旷古未有的盛况。《大唐新语》称“应制者向万人”。至于制举的试题、殿试的策问,多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注重取题社会、联系政治。

——马思博《论武则天时期科举制度的改革及其影响》

材料二在武则天执政期间,关陇把持特权,门阀观念非常的严重。不利于庶族、地主和知识分子进入官场。为了使没有权利和地位,叫有才能的人能够展示自己的才能,有所作为,并且得以升迁。于是在显庆四年武则天改《氏族志》为《姓氏志》,以武氏为第一等,其余均按官位高低为准,那些出身士兵立有军功的人,也可以跟世家大族列为同一个等级。这样一来扩展了用人的范围,也寻找到许多庶族地主中有才能的人。

——吴玲莉《浅析武则天在用人方面的策略和贡献》

根据材料一,概括武则天时期科举制度的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武则天的人才观。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公元前133年,多次朝议后,汉武帝决定发兵30万征匈奴,企图诱敌深入、围而歼之。但终因汉朝官吏“具告单于”,匈奴全师而退,使汉军无功而返。据此推测,汉武帝此后采取的针对措施有可能是
A.实施推恩令
B.建立中朝
C.推行察举制
D.设置刺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