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与西方议会议员的区别

中国人大代表西方国家议员
来自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至少有一名代表某党某派的代表,而且往往集中在少数党派
有各自的工作岗位,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宪法法律的贯彻实施情况有切身体会,对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了解丰富而深入脱离生产工作第一线,作为“职业议员”,往往结成拥有自身特殊利益的共同体
个人不能代表国家权力机关直接去处理问题,而是通过会议等方式依法集体行使职权竞选的时候向选民点头哈腰、好话说尽,而竞选成功之后则官气十足

——整理自张文显《充分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的本质区别》

材料从宏观角度对比了现代中国和西方权力机关人员构成的差别,蕴含着有关现代民主制度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启示提炼准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22-11-15更新 | 242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4981日,《人民日报》升格为中共中央机关报,成为传播中国共产党声音的喉舌。每逢建党节,《人民日报》通常会以社论的形式表达纪念。下表为不同时期"七一社论"的词频分布。

时期项目12345678910
19491965关键词人民领导革命建设党员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群众干部毛泽东
词频43373636272726252322
19661976关键词革命无产阶级毛主席群众路线社会主义斗争人民领导毛泽东思想
词频310256240159156152129113107105
19782011关键词建设人民社会主义改革领导思想历史群众政治党员
词频373259247247239236148147146143
20122021关键词人民改革中国共产党历史群众社会主义精神使命中华民族领导
词频118443838282724232121

——摘自齐卫平,樊士博《中国共产党建党记忆的话语变迁与逻辑建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人民日报》高频词汇的变化概括一个主题,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表述成文,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7-04更新 | 231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颁布了一些文件,进行了多项制度的探索(如表),从而赢得了胜利。
文件内容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规定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2001年)第二条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民族自治的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9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中心主题并进行论述。(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状况,其实就是各种主体之间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甚至是相互博弈的产物,它受制于一个国家的历史传统、规模大小、人口多少、经济状况、信仰方式等诸多因素。因此,严格来说,一国民主政治的具体形态只能在各种主体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达致。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应当看到民主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含义。有代议民主,也有协商民主,有直接民主,也有间接民主,还有其他类型的民主。民主的不同提醒我们,要以差异、共存的思维看待我们的民主政治建设。在这个问题上,还是费孝通先生说得好:“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从文明发展的角度来说,中国梦是对中华文明的现实坚守和未来进行的想象与憧憬,这样的中国梦,显然不是“宪政”一词可以概括的,不是“宪政梦”可以指代的。

——摘编自喻中《“中国梦,与民主政治道路的选择》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政治探索及建设的相关知识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2-23更新 | 29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2届年高三下学期核心模拟卷(中)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凯歌行进的时期》是林蕴晖等著,1989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9491989年的中国》中的第一本,出版后影响较大,曾多次印刷。

该书忠实地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奠基,新中国成立前三年经济恢复伟大成就,以及19531956年创业探索的艰难历程,书中对新中国诞生,国民经济恢复,人民政权的巩固,总路线的酝酿和提出,第一部宪法的诞生,新时期军队建设,和平外交的成就等作了详细探究。

书中谈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中共八大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只有7年时间……这7年,无论从实现了祖国大陆的完整统一和社会的政治安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速度和效益以及人民得到的实惠,科学、文教事业的发展等等,都可以说是取得了无与伦比的辉煌成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书作者将其命名为《凯歌行进的时期》的理解。(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中任选两个方面的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2022-02-19更新 | 683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法治建设进程简表(部分)

时间事件
建国初期国家法制建设先后制定了婚姻法、工会法、土地改革法等一批法律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宪法形式规定下来
2012年中共十八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

——摘编自封丽霞《新中国法治70年;历程、轨迹与展望》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整体或部分),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现代国家转型的过程中,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演变是一国政治文明水平的显著标志。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根本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其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持与发展,而且也是对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批判性继承与创新。“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古典大一统正是在中国发展的路径依赖和人民的选择之下,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融合,从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摘编自韩向臣、李龙《政治制度与政治文明:现代中国的新大一统模式》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部分国家发展简史(节选)



从上表中整合2个或2个以上国家的信息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0-09-28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七校2021届高三9月联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的成立,沉重打击了世界殖民体系,大大增强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将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战线打开了一个大缺口,对于改变世界政治格局,维护世界和平、正义,推动世界走向进步和光明,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同时,也鼓舞了亚、   非、拉被压迫民族的反殖反霸和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新中国的诞生证明了一条真理: 中国必须走自己的路。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照搬别国无产阶级革命经验也不会使中国走向新生,中国革命是沿着中国共产党人所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取得胜利的。按照这一逻辑,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也应该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苏联建设经验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   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政治制度的设计和发展是一个关系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的根本性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罔顾国情,超越阶段,这样,政治制度才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具有巨大的生命力和活力。“照搬照抄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会水土不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只有扎根本国土壤、吸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

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好是坏、是优是劣,没有千篇一律的标准。不能有意无意地以西方的评判标准来评判本国的政治制度。……符合西方标准就行,不符合西方标准就是落后的陈旧的,就要批判、攻击,那后果不堪设想!最后要么就是跟人家后面亦步亦趋,要么就是只有挨骂的份。

——黄小钫《坚定中国政治制度自信》


从上述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