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据记载: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臣对日:”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耐(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后乃立庐陵王为太子。这反映出当时
A.皇权尚能受到有效制约
B.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不受重视
D.地方诸侯势力强大
3 . 据《史记》记载:“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于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仲壬,是为帝仲壬。帝仲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太甲,成汤适长孙也,是为帝太甲。”这说明当时
A.分封对象都是王族的嫡系子弟
B.嫡长子继承方式已遭人为破坏
C.宗法继承具有嫡子与兄弟相结合的特点
D.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4 . 据《左传》记载,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国,请求观赏周朝的音乐和舞蹈。季札观后皆能“尽知其意”,并一一作了恰当的评论,博得了鲁人的敬佩。据此推断合理的是
A.民族融合现象出现
B.经济区域差异缩小
C.华夏文化影响扩大
D.诸侯结盟成为常态
2019-05-1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古代中国的血缘关系是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以下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
B.《论语》记载:“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C.《荀子﹒儒效篇》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D.《左传》载:“故王臣公,公臣大夫……”
6 . 《左传》中记载:在一个重要的仪式上,司空(官名)冉季代表周天子向周武王之弟康叔分赐疆土,司徒(官名)陶叔代表周天子向康叔分赐平民、奴隶。这一仪式反映出西周实行的制度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制D.分封制
2020-02-0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据记载,族刑(指以整个宗族为单位进行惩罚的刑法)在春秋时期被广泛运用,但到战国时期“灭族”、“逐族”的族刑记载大为减少,多以父母、妻子、同产(即同父的兄弟姊妹)在内的“三族”之刑所取代。此变化说明(        )
A.宗法观念逐渐淡化B.仁政思想得到贯彻
C.郡县制度得到加强D.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西周的历史文献和青铜器铭文经常记载着分封诸侯的指令,大意是:必须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也必须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这说明分封制
A.强化了各地的风俗
B.有利于不同民族的融合
C.导致了西周的分裂
D.以血缘关系来确定等级
2019-01-13更新 | 393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知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2018-06-09更新 | 13273次组卷 | 14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商朝信仰天帝的权威,《礼记》则有“君天下曰天子”的记载,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对此的注释“是上天之子,又为天所命子养下民”。由此可见周朝“礼”的文化(   
A.有效维护了分封制和宗法制B.为周取代商提供了社会基础
C.为强化王权提供了理论依据D.使神权王权的结合更为密切
2018-06-07更新 | 1196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