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记载,西周初期分封诸侯后,大部分诸侯经历了平定当地部族的反抗并重新建“国”的过程。这说明分封制初期
A.形成了家国同构格局
B.具有开疆拓土的作用
C.加剧了诸侯间的争夺
D.树立了周天子的权威
2017-09-23更新 | 560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占五十三人。”由此可知,西周分封制的主要依据标准是
A.功绩B.品德C.血缘关系D.才能
2017-09-15更新 | 318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万载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4 . 传说和一些历史记载均认为黄帝是男性,但有学者依据《左传》里“帝,后也”,《吕氏春秋》里“后土”即皇帝的神灵,《汉书》将“后土”解释为老年妇女,《史记》也说黄帝主生育、有女主象等记载,推定黄帝是女性。由此表明
A.黄帝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
B.历史资料的运用应注重考辨
C.历史传说无法反映史实,极不可靠
D.文献记载比传说更真实可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史料记载,“如果过去的商朝臣子很快带着他们治下的领土投降,或者遇到一个无法用武力征服的商朝旧臣,周朝就承认他们为封建领主。”材料主要说明
A.“封建领主”具有绝对的优势
B.西周时期宗法制观念逐渐淡薄
C.分封制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稳定
D.殷商遗民在西周得到足够重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06年,周王在封鲁公至鲁时,除分给他殷民六族,还“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封康叔于卫时,不但确定封疆的四至界限,而且“授土,陶叔授民,命以《康诰》”,并教导他“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可见分封制在当时
A.传播了周文化
B.妥善安置了殷商遗民
C.拓展了疆土封界
D.稳固了周天子的统治
2014·上海·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7 . 据《史记》记载,周公旦灭古国唐国,成王得到消息后用刀削下一片桐叶,与弟弟叔虞开玩笑说:“用此桐叶作为珪(象征爵位的玉器)赏你”.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封赏礼.遂封叔虞于唐.此则故事反映出
A.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B.成王分封时以桐叶为封国之名
C.成王分封时要举行仪式D.成王分封时是整国授予的
2016-11-27更新 | 2972次组卷 | 23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日知录》卷二十二《郡县》记载“春秋之世,灭人之国者,固已为县矣”。《左传》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记载“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材料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提供的重要信息是
A.春秋时期,已大量设立郡县
B.早期的县高于郡
C.早期的郡县主要设在中原地区
D.官僚政治代替了贵族政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周代的棺椁制度有着明确的规定:“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土再重”。考古发掘工作究明,有些大、中型慕,在室内置双重棺,可见记载大体上是可信的。随葬数量也是从天子到士依次递减。材料反映出的西周社会最主要的特点是
A.政治上实行分封制B.西周社会的宗法色彩浓厚
C.贵族集团内部等级严格D.贵族阶层生活腐化,政治黑暗
2016-12-12更新 | 136次组卷 | 2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注】无适:没有嫡子。钧:均等。)这段记载说明
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
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
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
D.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2016-11-27更新 | 388次组卷 | 39卷引用:江西省樟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