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传说中的五帝嬗递和尧舜禹的禅让都是纯粹出于公心,即所谓“公天下”;禹传启,把原属于部族内部的传递,变为父子相传,古人谓之“家天下”。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源是
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家国同构观念的萌生D.继承人的品德优良
2020-11-11更新 | 470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顾炎武指出:“如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上述现象主要表明
A.维系宗族政治的礼乐制度在战国时期遭到破坏
B.法律取代了礼乐成为维护新的政治秩序的工具
C.战国时期儒家发展缓慢,法家崛起
D.贵族政治文化被精英政治文化取代
3 . 周代“天子”将土地分给亲属,功臣或先代贵族,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封国”等,统治封地的君主被称为“诸侯”。下列关于“诸侯”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专制统治权   ②诸侯须对周天子定期朝贡
③诸侯要为周天子提供军赋和力役   ④诸侯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 . 唐代柳宗元说:“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与此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
5 .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材料说明
A.周朝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B.分封的对象以王室子弟为主
C.分封制目的是巩固周统治D.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6 . 据史书记载,大禹晚年决定禅位给伯益,但四方诸侯比较属意禹之子启。禹死后,伯益与启争夺王位,启杀伯益而继之。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夏朝控制地方的手段单一B.公共权力继承方式发生变化
C.诸侯拥有国家事务决定权D.国家权力实现了高度的集中
7 . 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在西周的分封制下
A.诸侯可以不去朝觐周王B.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C.维护了周朝社会的稳定D.诸侯可以在领地内征派赋役
8 . 据文献记载,商王已有派遣亲近的宗族到别的方国实施监督的事例。西周时期,分封制度发展为一种成熟的政治权力体系,疆域比商代更为扩大。这反映了分封制(  )
A.推动了周政治文化的扩展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周王室对地方的直接管理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9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
天子之田方千里公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礼记》
(周)封伯禽、康叔于鲁、卫,地各四百里……太公于齐兼五侯地《史记》
凡有功之诸侯大者地方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通典》

A.西周的疆域极为广阔
B.天子对地方控制严密
C.西周的分封等级分明
D.西周的诸侯势力强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有学者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天子即天下之大宗,诸侯即一国之大宗。同姓诸侯相当于天子之小宗,异姓诸侯则通过婚姻,与天子维护甥舅之亲,全国近似于一个大家庭”。这一观点反映中国早期国家制度
A.血缘政治与官僚政治相结合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家国一体的国家政治结构
D.最高统治集团权力趋向集中
2019-06-28更新 | 312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滨州高新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