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费孝通说:“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的性质……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他描绘的中国乡土社会组织体系是
A.“家国同构”理想的表现
B.“三纲五常”原则的体现
C.宗法制度文化的反映
D.分封制森严等级的反映
2018-05-18更新 | 220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7届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贵阳一中高三上期适应月考历史试卷(一)
2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国人这种渴望亲人相聚的情结由来已久,与之形成有密切关系的制度是
A.行省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2018-05-0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台江县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仪礼》记载:“与君言,言使臣;与大人言,言事君;与老者言,言使弟子;与幼者言,言孝悌于父兄;与众言,言忠信慈祥;与居官者言,言忠信。”这反映了当时
A.贵族家庭的文化生活B.普通百姓的家规门风
C.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D.生活礼仪的政治色彩
4 . 据说周公在东征后,曾“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里的“封建”指的是
A.分封诸侯
B.封建制度
C.一个社会发展时期
D.封界建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古文字学家研究,在殷墟甲骨文中,“帝”字共有三种含义:其一是花蒂的象形。这象征着殷商种族绵延不绝的本源;其二以“帝”作为祖先神的别称;最后以“帝”或“上帝”称呼天神时,实际上就是把天神当作本宗族的本根。这反映了在商代
A.形成了政教合一的国家
B.将祖先与神的崇拜相结合
C.极力维护贵族等级秩序
D.提出了“君权神授”理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周武王灭商建周后,改“帝”为“王”,并明确规定王位只传长子,而且是“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这表明周朝
A.宗法制开始确立
B.家国体制最终确立
C.宗法制得到完善
D.开始实行王位世袭
7 . 《史记》载:“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髃(yú)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开代殷后,国于宋。”材料旨在说明
A.周代分封先代贵族以维护统治秩序
B.周初统治尚不稳固分封制受到冲击
C.西周初期中央集权雏形已开始出现
D.宗法秩序受到冲击周天子权威衰落
2017-12-10更新 | 673次组卷 | 33卷引用:贵州省凯里市博南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 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古代有学者论及中国早期国家的的政治制度,谓:“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这反映了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最高执政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
C.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分配依据D.政治权力的分配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
2017-11-08更新 | 3861次组卷 | 3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吕氏春秋·宰分览·慎势》言:“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这表明宗法制的目的是
A.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B.消除诸子矛盾
C.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
D.实现长治久安
2017-11-07更新 | 159次组卷 | 30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民族中学2014年岳麓版高三历史必修一政治史第二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在封建时代,本来有很多家庭有他们世袭的特权,这些皆所谓贵族。但从秦汉以后,单只皇室一家是世袭的,政府里便没有第二个职位,第二个家庭,可以照样承袭。”这一历史现象表明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B.分封制度已退出历史舞台
C.选官用官权力已收归到中央
D.宗法血缘制度的逐渐瓦解
2017-10-12更新 | 425次组卷 | 17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