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2 . 山东是我国经济和文化大省,历史悠久。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的山东行政图


材料二   据文献记载:

①齐等诸侯在其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收赋役的独立性。

②秦代官吏必须经过国家委任才能就职;官吏调任时,不得带随员;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违者要依法治罪。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图二图三反映的山东地区出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别是什么朝代的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一图二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在地方权限上有何不同?
(3)从图一至图三,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怎样的演进趋势?
2020-01-1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据《周礼》记载,每年正月初一,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且往往和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进行,全民都要有组织地参加。这表明
A.分封中孕育了中央集权
B.诸侯国割据的局面出现
C.西周出现文化下移趋势
D.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
2018-11-05更新 | 1276次组卷 | 60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是我国地方行政机构的一次重大变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从诸侯分裂割据到国家统一的趋势
②反映了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③反映了从贵族制到官僚制的社会转型
④都在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17-12-1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重阳节”的昨天和今天

先秦秋天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祀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
两汉过重阳节的习俗由宫中传至民间。“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可令人长寿”,官民“自发向家中老人叩首”成为风尚。
魏晋当时道教宣称,“九为阳数,九九极阳,最为大吉”,各地道观往往举办道场以求长寿。佛寺则举办法会,由年老高僧诵念佛经超度亡灵。
隋唐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除举行赏菊、饮酒外,主要举行敬老之类的诗会,县令、保长会携带各类果品慰问年满六十之老人。
两宋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和《武林旧事》分别对北宋开封和南宋临安做了大量生动的描绘,皇宫中帝妃吃花糕、赏菊,民间则流行荡秋千、游街市、访亲友,瓦肆、勾栏通宵达旦说唱尊老、助老的话本。以后,历代皆然。
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摘编自杜尚侠《中国民俗文化丛书:重阳节》


分析材料,提取有关“重阳节”发展的信息,并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加以说明。(可以就重阳节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也可以比较或者概括其中两个时期有关重阳节的特点,并加以说明。要求:明确写出所提取的信息,说明须有史实依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春秋初期诸侯遍行采邑(封地),中后期始行县一郡制度,“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战国时边地繁荣,始于郡下设县,形成郡一县两级制。这一历史现象
A.造成分封制彻底崩溃
B.说明官僚政治已完全取代贵族政治
C.强化了君主专制独裁
D.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集权趋势
2017-11-14更新 | 395次组卷 | 21卷引用: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吴忠中学分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周人奉行“同姓不婚”的原则,禁止同姓之间通婚。周王室必须和异姓诸侯国通婚。各级贵族也是如此,必须和异姓的贵族通婚。周人的这一制度
A.体现王权衰落的趋势
B.利用分封维系家族亲情
C.凸显了西周中央集权
D.有利于巩固周王室统治
8 . “出奔”是被迫从一国出逃到另一国寻求政治庇护或援助的行为。春秋时期出奔者多来自贵族阶层,有不少宗族成员和私属仆役跟随,出奔事件集团性色彩浓重;战国时期出奔占主导地位的是士,向个人化方向发展。这一变化反映了(     
A.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B.诸侯兼并战争实现了局部统一
C.当时的政治斗争错综复杂D.宗法血缘关系在政治领域淡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夏商周时期,卜筮影响国政。卜是通过灼烧龟甲或兽骨,根据裂痕来判断祸福;筮则是通过数字的推演并结合相应的生活经验,把物候、农时等归纳进去,以趋吉避凶。殷商时,龟卜地位重于筮占,西周时,占筮占据了核心地位。这一变化反映出周朝(     
A.摒弃天命观念B.执政理念蕴含理性
C.崇尚儒家思想D.专制王权得到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夏商西周时期,“始建国营都日,必择国之正坛,置以为宗庙,必择木之修茂者,立以为丛社。”到东周时期,各国宫城内的祭祀遗迹已很少见,社祀、宗庙等礼制性建筑已被移出宫城。这一变化表明
A.族权与政权趋向于结合B.神权对政治的影响减弱
C.贵族分封制度日益瓦解D.城市建筑规模不断扩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