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曹兵武在《分封制度与华夏传统的普世化:中国早期文明研究礼记之二》中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里主要强调变化反映的趋势是(     
A.分封制对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B.分封制对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
C.分封制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D.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的融合
2 . 自殷周以来,中国古代宗族制度经历了先秦典型宗族制、秦唐间世族(士族)宗族制、宋元间大官僚宗族制、明清绅衿富人宗族制。这一变化表明,中国古代宗族制度
A.主体呈平民化趋势
B.社会功能逐渐减弱
C.政治功能趋向增强
D.始终坚持儒学主导
2019-08-24更新 | 219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经济开发区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商代动物类象生玉器数量丰富,涉及动物种类30余种;西周的象生玉器涉及动物种类明显减少,纹饰向龙凤纹集中,多元动物崇拜逐渐向单一动物崇拜转变。这反映出西周
A.手工业技艺逐渐提高B.权逐步摆脱神权色彩
C.国家权力呈加强趋势D.艺术风格趋向浪漫主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小国寡民,僻居西部,面对东部的广土众民,不得不设计一套统治机制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制度,这一封建制度包括两个要素:一是分封子弟与亲戚,在紧要的地点戍守,彼此援助,构成一个庞大的控制网络;二是笼络不同文化的族群,寻求合作。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通婚、封赏等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周人分封的子弟,通常率领姬姓的军人若干,加上一些殷人遗民,一同住在封国城市内,谓之为“国人”,封地所在的一些土著族群,住在城外或自己的城市内,其首领与上层人士则与封君及国人互通婚姻。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型与开展》

材料二   简单地说,秦汉郡县制是一种地方行政二级制,郡是最重要的一级行政区,郡之长官管理一郡之军事、经济、文化和司法,其俸禄与中央九卿相当,为二千石,其地位也与九卿相等。县是低于郡的行政区,县之长官称为长或令,主要负责县内的赋税征收,兵源募集,政令及法令的推行,故县之长官也被称为“亲民之官”。郡的长官郡守(太守)、县的长官县令(长)都由国君直接任免,职位不能世袭,他们代表中央对地方行使统治权,遵循国家的法令,秉承国君的意旨行事。秦汉郡县制自创立以来尤其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广,对秦汉乃至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王泽伟、范楚平《秦汉郡县制对我国政治制度文明建设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分封制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郡县制与西周分封制的不同。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到秦汉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周晚期,鲁武公嫡出次子姬戏因得到周宣王的赏识和支持而取代其长兄继位为鲁君。十年后,鲁武公的嫡长孙伯御兴兵杀死姬戏,被鲁人拥立为君。周宣王知道此事后,又出兵“平乱”,改立姬戏的弟弟为鲁君。据此可知
A.周宣王的行为破坏了宗法原则B.各诸侯国的内政受到周王干涉
C.西周晚期已出现中央集权趋势D.周天子通过废立国君强化权威
6 .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这说明
A.久远的历史难以形成统一的定论B.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并非一帆风顺
C.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历史的进步D.启的继位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2022-01-01更新 | 616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南省重点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阶段调研联考(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殷城卜辞中有许多商王“呼”“令”某侯、某伯的记载。在《史记•殷本纪》中记载,纣王册封周方国首领文王为••西伯”,并赐弓矢斧钺。由此可见,商代
A.商王对地方有一定支配权B.出现了大一统的政治趋势
C.分封的地方诸侯权力较大D.君主专制制度的雏形形成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完备而严格,是一个成功的创造。继位的族长在宗族中有对宗族祖先的主祭权、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共有经济的支配权。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民”。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君统宗统的合一。

——摘编自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

材料二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理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宗法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该制度对西周政治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春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及其原因。依据战国时期的历史,说明“制度的重新建构”。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代是一个方国林立的时代,一旦商王国彻底衰落,方国联盟随之分崩离析,商王也就无力对外行使王权。商王具有多重身份,他既是王国首领,又是同姓宗族大族长,亦是异姓宗族君主。商代的王位继承以兄终弟及为主,父死子继为辅。西周的国家格局与商代颇为相似,然而西周的诸侯国与商代的方国却有很大不同。周王权力远大于商王,控制天下的能力远在商王之上。在王室内部,周王的身份也是多重的,且王位继承是父死子继。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史)》

材料二 “秦变周官,汉遵嬴旧,或随时适用,或因务迁革,霸王之典,义在于斯”。文武分别设官分职及其藻变过程,反映了古代政治制度的不断发展和政治学说的成熟,设置庞大的、等级森严的、层层严格控??官僚队伍和机构,制定繁多的规章条例和程序,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官僚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基表现。直到明清(鸦片成争前),两代统治集团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以前历代的政治制度进行了重要的权衡取舍,作出了多方面的具体修正和补充,建立了一些新制度,也健全了一些旧制度,使之更加完备周详。

——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周两代政治体制的相似之处,并指出“西周方国”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商周到明清(鸦片战争前)政治体制的演变趋势,并指出明清(鸦片战争前)两代统治者对政治制度作出的“权衡取舍”。
2021-03-20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3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10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一般采用棒禄制度,各国任用官吏和挑选常备兵,一般是发放粮食、布帛,用黄金赏赐功臣在战国时代也是常见的。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战国时期
A.等级制度逐渐被废除
B.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分封制度的瓦解趋势
D.君主对官员的控制减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