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征叙怀
万里驱兵过海门,此生今日报君恩。
回期直待烽烟静,不遣征衣有泪痕。

——高骈(唐朝)


材料二
十九世纪末,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严重民族危机。孙中山同当时许多进步的知识分子一样,对清朝末年中国面临的严重局势有清醒的认识,“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孙中山认为,中国“以四百兆人民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本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而形成如此严重的民族危机,完全是清政府的腐败卖国造成的。“欲免瓜分,非先例满洲政府,别无挽救之法也”。

——摘编自孙中山1904年《驳保皇报书


材料三
毛泽东说:“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历史的脚步,告诉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者,在抵抗外国侵略的这一基本要求下,必须有了解世界、学习西方的眼光和心思,把外国的好东西作为改造中国的借鉴。我们试回溯一下近百年的历次重大政治改革运动,哪一次不是爱国与革新相结合的?尽管随着时代的推移,革新的口号和程度不一样,性质上也有所不同,却都和学习外国有关,它的进程充分地表达了这个历史逻辑。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骈与孙中山的爱国观念的差异及其原因。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爱国主义运动体现出的时代特色及启示。

2 .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国家始终是以变体的家长制形态出现的,也就是“家天下”的变体。当时由于小农经济无法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国家的权力机构往往并不深入到乡村社会,而是止于县政;在乡村社会通过“家国同构”的社会组织,利用乡村自治组织力量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对“家”的认同自然而然地延伸为对“国家”的认同。因此,治国和治家的规则是通用的,“三纲五常”既界定了个人与家庭的关系,又规范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而专制皇权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因而往往借助乡村社会内生的伦理教化来实现在乡村的统治,而不仅仅是借助“横暴的权力”。

——摘编自任剑萍《对中国古代“家国同构”之探析》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介绍外国历史地理著作的问世,打开了国人嘹望世界的窗口,初步产生了真实而朦胧的世界观念,同时摒弃了“天朝大国”的守旧意识。从19世纪70年代起,尤其是甲午战后,西方近代国家观念多渠道传播输导到中国,都是以西方近代国家理念为坐标,宣扬了西方近代国家的议会制度、三权分立学说和主权在民思想,无形中构成对君权至上的天朝意识的挑战。在维新人士中,严复比较系统地把西方近代政治学说译介给国人,用进化观念观察社会和国家问题。梁启超热情传播卢梭的天赋人权论、孟德斯坞的三权分立说等理论。孙中山也主张,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民国,“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摘编自李华兴《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政治统治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形成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近代中国国家观形成的历史因素。
2017-10-26更新 | 941次组卷 | 18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政治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变化,要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看待不同的政治制度。回答下列问题。

古者诸侯世国(注-世代享有封国),而后大夫缘之以世官,势所必滥也。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而天之生才也无择,则士有顽而农有秀;秀不能终屈于顽。……郡县之法,已在秦先。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注-地位低下却有才的人)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始皇》


(1)依据材料概括王夫之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看法。

英国送了一个国王上断头台;法国和后来的俄国,两次大革命,两个统治的家族都全部“牺牲”;美洲新大陆,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实验——美利坚合众国,一个完全由人民自己平地起楼台,组织而成的新的国家。

这些新国家的出现,改变了人民与政府的关系。因此国家权力的运作,也不能再以过去封建体制下君臣主从的关系来界定。

——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2)“这些新国家的出现,改变了人民与政府的关系。”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为此提供证据。

辛亥革命之所以能够从一个武装暴动转化为一场和平的权力交接,不能不说是当时各大政治势力以大局为重,以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清廷、清政府、革命党、立宪党人和袁世凯以及他的那些北洋将领,各方政治势力不论拥有怎样的力量,他们都没有在这场大危机关头执意诉诸武力,而是坚持谈判,各自让步,从民族大义、国家前途着眼,退一步海阔天空。辛亥革命不仅值得中国人永远感念,而且很值得中国人好好总结,将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汇入人类文明的长河,成为全人类不战的典范,为人类持久和平贡献中国人的心力和智慧。

——马勇《革命》


(3)依据材料概括作者对辛亥革命的认识。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看法。
2017-12-20更新 | 177次组卷 | 3卷引用: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一人教版历史试题(C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三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
(3)据材料三,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5 . 发达的地方管理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说明今天的山西地区在西周时由哪个封国管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体制发生的变化。

材料二(见右图)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朝代什么样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析这一制度存在的问题。

材料三右图为元代部分政府机构示意图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是如何管理现在的山西地区的?,并简述元朝中央政府为节制行省官员的权力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4)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一种怎样的发展趋势?

2017-07-06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周公大规模封建亲戚,以藩屏王室,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不同于夏商时期松散方国联盟的封建领主制王朝,使得中央与地方之间在宗法血缘纽带的基础上建立起新的关系。从西周晚期开始,各诸侯国通过对自己的工程弟子实行再分封,从而在短时间内也有效的解决了领土扩大人口增殖和单极政权结构之间的矛盾。随着时代背景的急剧变化,诸侯国公室及卿大幅思嘉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相继进行了旨在限制分封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尝试,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在众多相关因素形成强大合力的推动之下,宗法分封制终于土崩瓦解。

摘编自周蓬春秋战国之际家国政权体系的演变

材料二黄泉在明清时得到极度膨胀。朱元璋取消了实行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由皇帝亲自领导各部管理全国政务。在清朝雍正时期设立的军机处,由中央直接传达给各地方督抚大员,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方面出明星两朝的前期有过短暂请王拥兵自重外,其后较长时间未再出现地方割据问题,周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以及中央王朝对广大江城的实际控制也是在明清两代真正实现的。

摘编自赵学聪中共中央专制集权制度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时中国政权体系演变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皇帝强化权力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央集权强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017-09-24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16-2017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战国李悝认为:“籴(买进)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善为国者,使民不伤而农益劝”。“善于平籴者,谨视岁有上、中、下熟。……故大熟则上籴三舍一,中熟则籴二,下熟则籴一,使民适足,贾平则止。小饥则发小熟之所敛,中饥则发中熟之所敛,大饥则发大熟之所敛而粜之。”

材料二汉《平准书》:“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饟,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於是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馀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悝平籴论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简述西汉建立初期面临的问题。

8 .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时,由于自然环境、生产方式、民族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人类的政治文明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公元前221年,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它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始皇帝就是“第一个皇帝”。他的继承人将为“第二个皇帝”,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至千万世,传之无穷”。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的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近代的英国两院国会制、法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议会制与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及法国三级会议,乃至古代希腊民主传统有着历史渊源的关系。

——摘自《浅析欧洲民主的渊源》

材料三17~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主义的基础受到猛烈冲击,封建专制制度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动摇。欧美的主要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等国经过艰苦的斗争,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尽管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产生的时间不同,每个国家又会由于国情差异所呈现的特点各异,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

——百度网

材料四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之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在笼子里,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布什在国庆日演说(2004年7月4日)

(1)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依据材料一,概括“新皇帝”巩固统治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典民主制的哪些运作方式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民主传统?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西方确立代议制民主的主要原因。(3)“由于国情差异所呈现的特点各异”,英美两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建立了什么样的政体?

(4)材料四中布什的谈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根据1787年宪法内容,分析美国人民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儒家念兹在兹的“三代之治”,就是《礼记》所述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我们可以用孔子评价舜帝的三句话来概括儒家心目中的“三代之治”。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说的是权力的合法性来源。舜得天下,不是他自己争夺来的,也不是尧私相授受的。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也就是说,在儒家看来,君主应当作为尊贵的权力象征而存在,并不需要管那么多。子曰:“昔者,帝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夫如此,何上之劳乎?”君主尊贵而虚其位,君临但不统治,国家的治理权交给贤能之士。这也叫做“共治”。

儒家治理理想贯穿了“三代”之世,而“郁郁乎文哉”的周制,则当之无愧地代表了“三代”的文明巅峰,所以孔子说,“吾从周。”至于美好的“三代之治”是不是真实地存在于历史上,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一直活在儒家的集体记忆中。

——摘编自吴钩《从三代理想看“儒家宪政”的动力》

材料二任何集团一旦当政,总希望延续自己的统治,尽量避免社会与政治冲突的发生。因而,吸纳人才为己所用,不断地充实集团能量就变得十分重要。至关紧要的是:如何选拔笼络忠诚可靠并且素质、才干等方面都比较优秀的人,如何扩大筛选范围以及如何实现选拔公平公正。扩大选才范围实现选拔公正,把社会下层精英招纳进政府,是关乎消除社会不安因素,促进社会公正,树立政府形象赢得民众拥护的要务。英才进入政府,有助于削弱、释放社会反叛力量的积蓄。自秦统一后,历代皇朝政府为此殚精竭虑,经过了对汉魏荐举制的反思和借鉴魏晋南北朝分裂的历史教训,终于在隋唐创立了代表社会公正趋势的科举制。

——摘编自李宝臣《文化冲撞中的制度惯性》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制”的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一指出儒家所崇尚的“三代之治”政治理想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促使统治者创立科举制的历史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三代之治”的政治理想在科举制中的体现。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三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
2017-07-1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