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0 道试题
1 . “卿大夫朝考其职,昼讲其庶政,夕序其业,夜庀其家事而后即安。”《国语》里的这一记述表明卿大夫(     
A.在所处的诸侯国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由所在诸侯国的国君考察其才德而任命
C.在其“家”内,世代掌握所属都邑的军政大权
D.是西周、春秋时国王、诸侯及士所分封的臣属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周人认为上天或上帝并不是商族一个民族的祖先,而是普天下各民族共同的主宰。天下各族都是平等的,哪个民族能入主中原,关键是看他有没有德行,获没获得天命。这
A.有效地约束了周朝统治者的行为B.为周人灭商的合法性进行了辩护
C.是周统治者重视政治文明的结果D.说明周政权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2021-06-04更新 | 42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3 . 在甲骨文中,商代的“王臣”主要为商王所有,平时在商都附近活动。然而,到了西周晚期的时候,“王臣”的范围变得前所未有的扩大,整个周朝除周王以外的人都属于“王臣”的范畴。“王臣”内涵的扩大
A.说明中央权力的集中B.源于分封制的推行
C.反映了宗法制的解体D.加速礼乐制的崩溃
2021-06-02更新 | 472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21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4 . 《吕氏春秋》曾引用一个寓言故事∶“今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一兔足为百人分也,由未定。未定者,人欲望之也。由未定,充且屈力,而况众人平?积兔满市,行者不顾,非不欲兔也,分已定矣。分已定,人虽鄙不争。”作者讨论的主题是
A.郡县制B.人文精神
C.租佃关系D.嫡长子继承制
5 . 商代和周初的青铜彝器(泛指古代宗庙常用的祭器)上多刻有表现怪异力量的饕餮(tao tie)、夔(kuí)等古代神兽饰纹,但到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逐渐向生活日用方向发展,饰纹上更多的表现出如宴乐、攻战、采桑等内容。这反映出
A.神性向人性的回归B.艺术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C.宗法观念逐渐淡薄D.铁器得到广泛使用
6 . 有学者认为,由于嫡长子独享继承权,原来的"兄弟"利益受损,必然不满。"分封制"便是"嫡长子"通过分享权力而进行利益收买的制度。该学者意在强调分封制
A.均衡了不同诸侯国的政治权益B.深受地缘政治的影响
C.实为贵族内部的利益分配机制D.具有浓厚的血缘色彩
2021-05-21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淮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
身份使用乐器乐舞的规模
天子“宫悬”:悬挂的乐器四面排列64人
诸侯“轩悬”:悬挂的乐器三面排列48人
卿大夫“判悬”:悬挂的乐器两面排列32人
“特悬”:悬挂的乐器—面排列16人
A.贵族生活腐化B.血缘色彩浓厚
C.音乐发展迅速D.社会等级森严
2021-05-19更新 | 412次组卷 | 68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周公东征后,再次分封异姓亲戚之国,封国大小不等,有的是畿内的采邑。它们广泛分布在中原地区内,与众多的旧国错杂在一起,其主要目的是
A.强化中央集权B.加强西周统治
C.促进民族交融D.维护同姓诸侯
9 . 西周在婚姻制度上进行了调整,“夏、殷五世之后则通婚姻,周公制礼,百世不通,所以别禽兽也。”西周实行“同姓不婚”,旨在
A.保证各级贵族特权地位B.利用血缘纽带巩固统治
C.重用王室加强中央集权D.封邦建国扩大统治疆域
10 . 西周的封土之制较之以往以氏族立邦是历史的一大进步,这也是封国取代方国的重要体现。这表明
A.西周氏族社会遗迹的消除B.西周实现血缘与地缘的整合
C.周王与封国形成二元统治D.定居农耕文明主导地位确立
2021-05-10更新 | 124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