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西周时期,最高统治者称王,周天子具有独尊共主地位。但热播电视剧《大秦帝国》中却有一幕场景:魏王、齐王相互称王,天子派使节赐胙以贺,这一剧情源于战国政治史上著名的魏、齐“徐州相王”事件。战国时期的这一变化反映了(       
A.周天子的地位被彻底取代B.《大秦帝国》剧情纯属虚构
C.新兴地主阶级统治的确立D.周朝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周王室与同姓诸侯或同姓诸侯之间的外交辞令中,“父”被用于年龄较低贵族对年龄较长贵族的称呼。战国之后,将“父”与“兄”“老”“师”等词连缀,用于非血缘关系的长辈,这是“父”的进一步泛化。这种变化(     
A.体现了儒家伦理体系的内涵B.表明礼乐制延伸至底层
C.说明社会宗族推进社会变革D.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团结
3 . 西周的分封制基本原则是“本大而末小”,构成了“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的君臣关系。周王向诸侯授土授民,而受封的诸侯有“以供王职”“法则周公”的义务。这说明分封制
A.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B.促使国家疆域得到充分拓展
C.有利于巩固西周国家政权D.有效地防范了地方分裂割据
2022-01-03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北县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宗法制度虽然植根于血缘关系,但是它在许多方面又减弱了血缘关系的社会作用,这是因为当对等级性的重视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催生出依据政治地位祭祀祖先的诉求,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祭祀规则会被倾向于等级关系的规则所替代。这表明宗法制
A.关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等级B.强调“亲亲”和“尊尊”的统一
C.凸显周王室天下共主的地位D.注重构建家族内部的尊卑关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夏商周三代的君主在营建新的都城之时,必须先选择“国之正坛”和“木之修茂者”,用于建造宗庙和神社。 在都城的布局上,宫城一般位于城中心,宗庙、神社位于宫城前方的左右两侧。由此可知,夏商周三代
A.神权处于统治地位B.宗法体制已经形成
C.中央集权日益完善D.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6 . 中国传统节日
节日习俗
春节趁农闲祭神祈年、祭祖、纳福、迎春、家族团圆、拜年、贴春联、蒸年糕、吃团圆饭、吃饺子、吃汤圆
清明节祭祖扫墓、吃青团、吃馓子
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吃绿豆糕、喝雄黄酒
七夕节观天河、祈五谷
中秋节祭祀月神祈求丰收、国家团圆、吃月饼
重阳节敬老、插茱萸、登高、吃重阳糕、喝菊花酒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总分,广为国人熟知。追根溯源,这些节日的形成都蕴含着一定的历史因素。请你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把传统节日分成三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分类不需要包含以上表格中的所有节日;每个类别下的节日数量不限;每个节日可以重复出现在不同类别)
2021-12-17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分封制和郡县制是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两种基本形式,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借鉴夏商以方国、部落为主的统治体制弊端的基础上,西周采取大量分封同姓为地方诸侯,将分封制和宗法制牢固结合在一起。无论同姓子弟还是异姓诸侯,接受了周天子的封赐后就成了“小宗”,而周天子则是“大宗”。用这种称谓意味着受封诸侯都被纳入了周王室的宗法网之中。宗族内部长幼、嫡庶和尊卑之别的“礼”成为了周的政治规范。

——摘编自李龙、李策《中国古代分封制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比较研究》

材料二   在春秋初期,楚、秦、晋等国已开始在边地设县,后逐渐在内地推行,其长官可以世袭。战国时郡分设县,逐渐形成县统于郡的两级制。秦统一六国后,在丞相李斯的建议下全面推行郡县制,此时的郡县长官均不能世袭。秦国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郡,一郡管辖若干县。郡的行政长官为郡守,下置郡尉,辅佐郡守并掌管全郡的军事;又置监察史,掌管监察,为中央在地方上的耳目。县分大小,万户以上的县设县令,不满万户的县设县长,掌管全县事务,受郡守节制。

——摘编自陈鑫高、刘红琪《郡县制较于分封制优势分析与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代分封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郡县制的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2021-12-12更新 | 647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史记》记载,西周时会盟由天子主持,春秋时“世道交丧”,礼仪性会盟消失,会盟由从天子转入大国国君主持,再落入卿大夫主持,甚至出现由夷狄主持会盟的局面。这一变化表明
A.礼乐制度已经消失B.会盟促进华夏认同
C.天子权力开始衰落D.分封制度逐步瓦解
2021-12-12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冬季联赛历史试题
9 . 清朝学者顾栋高发现,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有二十个国家曾经迁移过:同一个国名,在不同时间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地方。有学者仔细地将这些国家的迁移记录画在地图上。几乎毫无例外,这些国家都是从比较接近宗周(今西安)或成周(今洛阳)的核心地区,逐步往外移。这主要反映了
A.兼并战争的激烈B.中央集权的强化C.统治范围的扩大D.宗法分封的破坏
10 . 西周实行昭穆制度,即在墓葬布局上按照“始祖居中、左昭右穆”(始祖之后,父为昭、子叫穆,孙又叫昭,昭居于左侧,穆则排在右列,祖孙同在一列,父子则分开)次序排列,形成如下图所示的结构,后人据此引出成语论资排辈)。西周的昭穆制度(     
A.彰显了尊卑有序的伦理观念B.强化了家国同构的政治模式
C.冲击了分封形成的统治秩序D.弥补了宗法礼乐体系的缺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