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周初,各诸侯受封的土地并不多,但很多诸侯国都通过“并国”“开地”,吸纳周边异姓异族部落,逐渐扩大疆域。这一过程
A.扩大了周文化的认同范围B.阻碍了大一统国家的形成
C.表明诸侯的权力已经失控D.破坏了分封制的政治架构
2 . 记载上古历史的先秦文献《尚书》中多处出现“民监”“民视”“民听”“保民”等记录。这表明我国
A.民本思想历史悠久B.民主观念较早成熟
C.血缘政治影响式微D.早期国家崇尚平等
3 . 考古学家在北京房山区琉璃河遗址中发现了城址和一批西周墓葬,墓葬中出土不少珍贵铜器。在带有“匽(燕)侯”铭文的铜器中,有一件记载了“太保”活动的情况。《尚书·君奭》中记载:“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据此可知,该遗址
A.可能是西周燕国早期的国都所在地B.可作为研究西周宗法制的重要依据
C.体现了中国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D.反映出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情况
2021-12-03更新 | 437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在商朝,人们对“天”无能为力,只能祈求其保佑。而自周代始,“天”成为真正的人格神,且与君意相关联,君主对它的祭祀再丰厚,若本身没有敬天爱民,也不会受到上天的庇佑。这一变化说明
A.王权必须借助神权维系统治秩序B.人们对国家治乱原因的认知深化
C.君主权威带有较浓厚的神秘色彩D.儒家民本思想成为治国的新标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指出,“方”在甲骨卜辞中有“多方”之称,商在尚未取代夏之前是方国,灭夏以后就成为王国;周灭商之前是方国,灭商后成为王国。“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分别是春秋战国时期实力较强的方国。据此可认为
A.中央集权体制促进王国的确立B.王国取代方国推动了历史进步
C.民族共同体影响政治格局演变D.分封制改变了松散的方国联盟
2021-11-27更新 | 191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实验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阶段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商代的畿外(王畿四周)是众多方国、部族分布的地区,大小方国要向王室定期朝贡,提供力役,奉命征讨,遵守一切礼仪制度,成为王室统治下的臣属之邦。每一方国,都仿照王室建立地方性的政权机构,组织军队,设置监狱,征收贡赋,直接统治它所属的人民。据此判断
A.商王朝加强了中央集权B.商形成了贵族等级分封序列
C.商王直接控制畿外地区D.商朝国家组织形式日趋完善
7 . 《史记》记载:“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宁而崩。”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分析道:“此乃周初最严重的局面,不得已乃有周公之摄政。若传子,则成王尚幼,不足支此危局。若传弟,先应及管叔,周公知管叔亦不足膺(当)此重任。若传贤,自属周公。”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周公摄政兼具有时局和个人的条件
B.西周依据血缘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
C.周初王位继承无明确的制度性规定
D.周初以“兄终弟及”方式传承王位
8 . 我国的城市规划思想可以追溯到《周礼·考工记》,书中记述了周代王城建设制度,下图是根据书中记载而绘制的周代城市结构示意图。这反映了周代(     )
A.神权与王权结合的政治形态B.城市的主要功能发生转变
C.重农抑商政策限制市场交易D.以王权为中心的政治理念
2021-11-03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蓬南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如表先秦文献的一些记载,根据如表可知,当时
内容文献
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周礼·天官·大宰》
齐侯、卫侯不敬。叔向曰:“息礼失政,失政不立,是以乱也。”《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仲尼闻之日:“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左传·成公二年》
子贡曰:“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孟子·公孙丑上》
A.礼与政的关系受到关注B.争霸战争促进君主集权
C.西周政治制度得到推崇D.儒家仁政思想深入人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周代的宗庙祭祀制度被历朝统治者所继承,并有发展之势,“左宗右社”格局一直延续到明清。比如今天故宫前左侧的劳动人民文化官便是明清的太庙,右侧的中山公园则是明清的社稷坛。中国古代这一制度
A.维持了贵族特权局面B.使宗法制度长期存续
C.强化了家国一体观念D.成为巩固统治的工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