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考古发现的晚商多处墓葬遗址,虽然其间有时间与空间上的区别,但就其规模而言,可分为大、中、小型三类。大、中型墓葬,多属于商王、王族及诸侯,小型墓葬平面以矩形之土坑竖穴最多,墓主多为低级官吏及庶民。这可用于研究
A.儒家思想的影响B.“礼”的起源C.南北经济的互动D.分封制的实施
2022-06-01更新 | 461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厦门英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国语·周语上》曾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周厉王暴虐专横,贪财图利,引起国人的强烈不满,他们用舆论来抨击指责厉王。召公也劝厉王,但是厉王却找来卫国的巫监视国人,巫言谁诽谤王就将谁杀死,于是出现“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的情况,厉王为此很高兴,对召公说:“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对此,召公说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召公的这段话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王权具有绝对的权威性B.政治带有原始民主色彩
C.时人主张实行民主政治D.政治生活上的不平等性
2021-12-07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教研联盟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殷代后期,商王有意识地将自己与天帝联系起来,出现了君王由人间走向天上的趋势。对此,郭沫若指出:“帝的称号在殷代末年已由天帝兼摄到人王。”据此可知,当时
A.血缘政治趋向淡化B.王权神化意识强烈
C.等级秩序逐步形成D.商王实现高度集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圭是古代帝王、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据《周礼》记载,在朝觐礼中,“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以作为各自的身份凭证,不同的人所执的圭是不同的。据此可知,周代的圭
A.使周王拥有了绝对的权威B.体现了中央集权的特色
C.是王权和神权结合的象征D.具有一定的政治等级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图为《尚书·禹贡》五服图:一为甸服,为王室贡赋区;二为侯、绥服,为王室守卫区;三为要、荒服,为武力征服和治外之区。由此可知,当时
A.中央集权体制确立B.基层治理体系健全
C.地方等级差序分明D.地缘政治影响分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表先秦文献的一些记载,根据如表可知,当时
内容文献
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周礼·天官·大宰》
齐侯、卫侯不敬。叔向曰:“息礼失政,失政不立,是以乱也。”《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仲尼闻之日:“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左传·成公二年》
子贡曰:“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孟子·公孙丑上》
A.礼与政的关系受到关注B.争霸战争促进君主集权
C.西周政治制度得到推崇D.儒家仁政思想深入人心
7 . 传说在虞舜之时,禹作司空、契作司徒、弃作后稷、夔作乐官、龙作纳言。他们既在部落联盟中各司其职,又是各自氏族的首领,如禹、契、弃分别来自夏、商、周族。这反映了
A.部族因素与官职结构混融不分B.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C.夏商周三代政权曾经短暂并存D.宗法制度渐趋成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周幽王废嫡立庶后,政局动荡,幽王被弑。春秋初年,郑国共叔段与其兄郑庄公争夺王位,失败后逃往共地。据此可知,当时
A.宗法制顺应时代潮流B.共叔段认识到宗法制弊端
C.旧制度面临着新挑战D.统治阶层致力于社会变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早商时期,王位争夺频繁,夺取王位之后,新王大都会将都城迁至自己的封地。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以后,都城稳定在殷。这一变化反映出
A.统治者尚未实现高度集权B.最高权力继承相对稳定
C.早期宗法制受到巨大冲击D.君主专制制度最终形成
10 . 如表所示为西周时期的部分政治制度。从中可以看出,西周时期
制度概况
辅贰制设立第二个君主以约束君主行为的制度
朝议制大政交付朝廷会议讨论决定的制度
国人参政制所谓“朝国人而问焉”致众而问焉“盟国人”
A.国家管理蕴含原始民主色彩B.分封制强化了国家治理能力
C.君主专制受到官僚体系制约D.宗法制有利于强化宗族权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