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周代政治中,“乐”和“礼”具有同等的地位,即所谓“礼乐行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因此就有了“声音之道,与政通矣”的理论概括。这说明周代“乐”和“礼”结合的目的是
A.巩固并扩大统治疆域B.维护贵族间的等级秩序
C.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D.保证对封国的集权控制
2 . 祖先崇拜是商周时期首要的国家信仰,但是到了战国时期,祖先信仰逐渐被宇宙神或自然神崇拜(尤其是名山大川)取代;另外,祭祀的主要地点则由向先祖献祭的祠庙转到向自然神和宇宙神献祭的室外神坛。这一变化
A.反映先秦思想日趋成熟理性B.体现了地主阶级的威权构建
C.表明宗法制分封制开始瓦解D.标志着家天下观念开始出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西周青铜器铭文的格式:首先,重申受赏者先祖与王之先祖间领导与服从的关系;然后,受赏者承继其先祖之特权,接受王的统治;最后,王策命赏赐,受赏者感谢王与先祖的美德。这表明西周时期
A.文化传承意识极强B.书法艺术日益成熟
C.宗法礼仪备受重视D.分封制度趋于崩溃
2021-09-19更新 | 167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河西校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西周时期,统治者注重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尚书》中《多士》《无逸》等篇总结了殷商在为政用人方面的成功经验,并将其归结为“敬德保民”的思想;《召诰》《酒诰》等篇,则历数了殷商为政之失。材意在强调西周统治者
A.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B.重视历史的现实价值
C.坚持儒家的德治理念D.注重成功经验的总结
6 . 下表是关于周代部分战争的记载。这些记载共同反映出周代
A.君臣名分长期存在B.诸侯争霸愈演愈烈
C.王室军队实力有限D.分封制度存在缺陷
2021-09-13更新 | 343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这说明
A.久远的历史难以形成统一的定论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必然
C.文献史料可以相互印证同一史实D.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并非一帆风顺
2021-09-12更新 | 1879次组卷 | 36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在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卿大夫有助祭的义务,并通过助祭活动接受上一级君主的政命或政事,即“天子祀上帝,诸侯会之受命焉,诸侯祀先王、先公,卿大夫佐之受事焉”。这反映出当时
A.国家权力依血缘关系建构B.宗法观念渗透到社会民众的日常生活
C.政府行政管理逐渐垂直化D.分封制利于加强各级政权的隶属关系
9 . 有学者指出,西周封建社会的上层,因为君统与宗统的叠合,政治伦理和亲族伦理也为此合而为一,于是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规整为忠孝仁信礼仪诸项,成为社会的行为规范。这说明西周时期
A.确立了森严的政治等级秩序B.民本思想成为治国的新理念
C.家天下的政治格局开始形成D.分封制促进了周文化的传播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是关于夏、商的部分文献记载。表中信息可以说明,夏、商时期
内容出处
汤“尃受天命,刻伐下祀……咸有九州,处禹之堵(土)”春秋时期齐国叔夷钟铭文
“自禹至桀十七世……用岁四百七十一年”春秋战国时期《竹书纪年》
“夏后帝启,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帝发崩,子帝履葵立,是为桀”汉代《史记》

A.王权严重依赖神权B.嫡长子继承制成熟
C.“家天下”局面遭破坏D.早期政治文明的兴起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