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社会和谐B.尊卑有序C.封邦建国D.宗法观念
2021-11-0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周初分封时,将周部族、先代部族、殷遗族众以及众多蛮夷戎狄都划在周政与周制的圈子里,规定“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同时周统治者还做出制度上的规划,如策命赐物、朝聘盟会、爵制和服制等。这种做法使西周初期
A.制度保障了诸侯国君的权力B.加强了华夏族群的民族认同
C.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已形成D.宗法秩序得到了严格的遵守
3 . 在宗法制度下,周王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诸侯及卿大夫等也在一定范围内集政权、族权于一身,而下级贵族乃至普通国人,则按血缘关系的远近被划定等级。这反映了西周
A.王权具有神秘色彩B.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C.民众等级观念强化D.建构起国家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中国古代先民对自然与鬼神保持着无限崇敬与信仰的态度。到了春秋时期,出现了重“人”与重“民”的社会思潮,原始宗教发生了人文化、道德化的嬗变。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当时
A.人们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B.道德伦理的人文理性增强
C.儒家思想社会影响力扩大D.社会等级秩序逐步强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西周青铜器铭文的格式:首先,重申受赏者先祖与王之先祖间领导与服从的关系;然后,受赏者承继其先祖之特权,接受王的统治;最后,王策命赏赐,受赏者感谢王与先祖的美德。这表明西周时期
A.文化传承意识极强B.书法艺术日益成熟
C.宗法礼仪备受重视D.分封制度趋于崩溃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早期中国家庭来说,继承户主之位的人承担着祭祀权、政治权和财产权。祭祀权力的取得标志着该人取得家长之位,以保证血缘传承的连续性。在早期中国,平民有权获得田宅,但大部分民众没有财产继承,继承权丧失了现实意义;只有贵族阶层真正享有法定继承的权利。秦汉时期的法律规定,订立遗嘱要在官府登记,如果是临终书面遗嘱,需要聘请见证人和家属到现场。秦汉时期的继承行为,可以发生在父母健在之时;父母逝世后,再进行家庭财产分配。

材料二   早期罗马家庭财产以家族为单位,如果一家之主亡故,按照法律规定,家庭财产的所有权不会随之进行转移或灭失,仍然由该家族进行保有,以保证家族延绵。《十二铜表法》颁布后,罗马采用会前遗嘱与战前遗嘱两种形式进行继承。战前遗嘱不适用于和平时期,而会前遗嘱的订立对象仅限于贵族。由于平民的财产数量不多,因此平民不重视家庭祭祀与遗嘱订立。罗马法对于财产继承的规定极为系统和规范,比如对于遗嘱的订立有严格的规定,必须有一定数量和身份的见证人,完成特定的程序,遗嘱才能成立,继承开始的时间是从遗嘱人死亡之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砚文《秦汉与古罗马财产继承制度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继承制度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与古代罗马在继承权方面的异同。
9 . 东夷地区原以游牧为生,兽皮为衣;齐、鲁在此地建国后,“劝以女工之业,通鱼盐之利”“变其俗,革其礼”;至战国,东夷地区已无异于中原。这可以佐证西周
A.井田制度的推广B.分封制度的影响
C.礼乐制度的作用D.集权体制的形成
10 . 有学者指出,春秋时期“有土地运动,却无土地市场”“土地运动主要是在诸侯与诸侯、诸侯与卿大夫、卿大夫与卿大夫之间进行的”,其方式有封赏、迁徙土著以重分土地、索取、以土地作政治性交换、对土地作政令性调整等。该学者强调当时
A.地主土地私有制最终确立B.分封制度逐步走向瓦解
C.铁犁牛耕推动了社会变革D.土地转让引发社会动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