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9 道试题
1 . 武王克殷以前,周族已开始分封。周公东征胜利后,在更广阔的被征服地域内,分封了他们的亲属子弟,使得西周王朝终于摆脱了“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的困境。这表明分封制
A.维护了贵族利益B.拓展了西周疆域
C.巩固了西周政权D.增强了地方实力
2 . 商朝时,“外服”主要指一些慑于商王武力强大而服属于商王的时叛时服的异族邦;到西周,诸侯国则成为周王朝在边疆有力的“屏藩”。由此可见,与商王朝相比,西周统治者
A.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B.铲除了地方割据基础
C.淡化了宗法血缘关系D.解决了贵族权力纷争
3 . 下图为周康王时的大青悯鼎。鼎内铭文“王说:,你要辅助我主管军队,勤勉而及时地处理赏罚狱讼案件,从早到晚都应辅佐我治理四方,协助我遵行先王的制度治民治疆土。赏赐给你香酒、头巾、蔽膝、木底鞋、车、马。'”由此可推断,该鼎适用于研究
A.内外服制B.宗法制C.羁縻政策D.分封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如表可以推知
文献内容
《战国策》且古者,四海之内,分为万国.及汤之时,诸侯三千。
西周青铜器《墙盘》曰古文王.有上下,逾受万邦。
《汉书》周爵五等,而土三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满为附庸,盖千八百国。

A.周文王时分封制已经成熟B.商周时期呈现邦国林立的状态
C.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D.周代爵位对应的封地固定不变
5 . 《礼记・王制》规定祭祀时:天子社稷皆大牢(三牲),诸侯社稷皆少牢(二牲)。大夫、士宗庙之祭,有田则祭,无田则荐。庶人春荐韭,夏荐麦,秋荐黍,冬荐稻。这反映了
A.贵族生活奢靡B.血缘关系复杂C.社会等级森严D.商业活动频繁
6 . 恭天成命,冕服采章曰华,大国曰夏,乃四夷皆相率而使奉天成命。其中“华”的含义是
A.中华民族B.中华文明C.服饰华美D.礼仪文化

7 . 西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度,而宋国始终将“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奉为天下通义。如宋丁公死后,儿子宋滑公即位;宋滑公死后,弟弟宋炀公即位。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

A.传贤优于传子B.宗法制度瓦解
C.王室逐渐衰微D.殷人旧俗影响
2021-01-24更新 | 1869次组卷 | 19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西周时,自穆王(公元前10世纪中叶)起即奉行如下习俗:在用以祭祖的青铜器上刻上授爵与封赠仪式的记录。材料反映出西周时期
A.重视政治和文化传承B.统治者权力高度集中
C.各个宗族是政治实体D.青铜铸造业技术高超
2021-01-21更新 | 455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书中,“兄”字意为祭祀时排在前面且能开口向祖先说话的人;弟通“第”,即除兄之外的依次排列次序。下列制度中,与这两个字内涵相关的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井田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说文解字》记载:“礼,履也,所以示神致福也。”就字形分析,“礼”字左边从“示”,指上天对人间所呈现的吉凶之兆,右边从“丰”,即祭祀时候摆放的器皿。这反映出
A.小农经济分散性特征的需求B.儒家认为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C.礼最初指祭祀时履行的规则D.君主专制对盛典的特殊规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