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4 道试题
1 . 请根据下列图示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映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
B.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
C.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
D.反映了秦朝、唐朝、明朝,清朝四朝的情况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了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汉武帝把这项事业继承下来,并推向前进。……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业得以奠定。

——张传玺《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形成的三个阶段》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用一句话概括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局面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与秦朝相比,唐朝相权有何特点?
(3)从总体上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具有什么演变趋势?
2019-10-11更新 | 150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百灵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之初,中正由现任中央职官兼任,须“德充才盛”,经郡国长官推举,报请司徒确认并予以任命。这表明九品中正制
A.无法为政府选拔优秀的人才B.有利于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
C.彻底改变了乡里评议的传统D.顺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
2020-07-01更新 | 746次组卷 | 19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起居注》是职业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不允许皇帝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皇帝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了宋朝,皇帝观阅《起居注》成了惯例。清朝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撰《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A.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权力不再受到制约D.记注官的设立削弱了相权
5 . 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

——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

材料二: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三: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概括这一做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行省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行省制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6 . 在人类文明史上,以制度为重要内容的政治文明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隋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材料二   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材料三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四   “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

——(明)于慎行《读史漫录》

明成祖“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隋唐政治制度“大变动”各自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唐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并根据其运作程序概括这一制度的作用。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中朝、明代阁臣、清朝军机大臣有何相似之处?其职权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关于监察官的选任,两汉多用察举方式,唐代选任权多由宰相掌握,宋代中央一级监察官多由帝王“亲擢”,明代由都察院挑选人员后由皇帝“点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监察制度有效地保障了政治清明
B.折射出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C.监察官选任和选官制度保持同步
D.对当今健全监察制度有重要借鉴
8 . 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文臣、通判、转运使的设置,反映了(  )
A.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
D.中央与地方权力日益增大的趋势
2020-04-16更新 | 309次组卷 | 39卷引用:陕西省韩城市象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科举制度产生于隋而确立于唐,因有多种科目,“分科举人”,故名科举。与察举制相比,科举制下的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没有如“入门兼美”一类的附加条件。科举制的产生与确立,反映了
A.选才呈现公平开放的特色B.以官举士的选官方式终结
C.取士标准出现多样化趋势D.考试方式完全优于察举制
2020-04-17更新 | 836次组卷 | 32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8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摘自《左传》《史记》等

材料二: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如下简表)

时期秦汉隋唐
高层政区州(东汉)布政使司(省)
统县政区路、府、州府、州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州、县

——据人民版《历史必修Ⅰ》《历史必修Ⅰ图册》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周、秦地方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地方政治制度“使后无战攻之患”的原因。
(2)请完成材料二表格中括号部分的填空。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元朝“高层政区”设置的历史意义。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