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1 . 对下表内容解读正确的是北宋科举取士对比表(摘录)
皇帝太祖太宗真宗仁宗
录取数118139916514255
年平均数7.9174.9127327
A.构建了平等的政治管理体系B.大幅度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C.进一步简化了科举选官程序D.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政治结构
2 . 北大历史系教授阎步克研究认为:中国古代官制中存在着两类官职,一类承担兵刑钱谷、监察考选等实际行政职能,即“职能性官职”;另一类则主要用于安排官僚品位高下,属“品位性职类”.秦汉以后,官职复杂多变,每一细微变化都折射出相关政治变迁.下列有关解读中不正确的是
A.秦汉“以吏治天下”,禄秩等级从属于职位的色彩浓厚
B.魏晋官僚“士族化”,仅参照等级品位因素
C.唐宋入仕者皆授官阶,说明已基本摆脱魏晋品位的影响
D.明清以“品位性官职”为主,与专制皇权的高度强化紧密相关
2019-09-22更新 | 467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时训练: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3 . 下表摘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对表中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时期高层政区统县政区县级政区
 县、道
魏晋南北朝郡、王国县、侯国
唐后期五代道(方镇)府、州
府、州
路、府、州
州、县

A.管理层级和管理幅度影响行政区划B.统县政区均由高层政区演变而来
C.州的层级变动体现了中央集权弱化D.县级政区创始于秦朝并最为稳定

4 .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请分别写出秦朝、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秦代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有何特点?

材料二   自明代以来,浙江便作为了一个较为固定的行政区划。然自近代以来,作为鱼米之乡的浙江经历了较多的磨难。鸦片战争中,英国军队便曾攻陷定海、镇海、宁波。而在随后的近一个世纪中,浙江屡遭战火侵袭,与近代中国一起经历了民族的磨难。但近代的浙江也在磨难之中成长。

(2)作为省内的重要城市,杭州和宁波是最早被西方列强侵略的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杭州和宁波分别是在哪一不平等条约中沦为通商口岸的。通商口岸的开放给浙江带来了哪些影响?

材料三   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3)试对材料三马克思论述中的关键词进行解读:

①“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           

②“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是指英国政府;

③“贱买贵卖的特权”是           

④“对联式悲歌”指           

2018-10-1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历史试题
5 . 对宋代至清代书院性质状况表解读正确的是

A.少数民族统治时期压制书院发展
B.对外开放程度与书院数量相一致
C.民办书院数量与经济发达程度有关
D.官办书院数量与中央集权强化有关
6 . 钱穆说,元朝行省制是“一个极不合理的制度”,“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种行省设施,实际上并不是为了行政方便,而是为了军事控制”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A.元朝行省制是元政权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管辖而实施的
B.地方行省具有中央派出机构和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两重属性
C.行省制的实施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军事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D.行省制是“一个极不合理的制度”,是因为该制度不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7 . “举千里之郡而命之守,举百里之县而付之令,又有部刺史督察之,片纸可罢,一言可令,而无尾大不掉之患,尺地、一民、财赋、甲兵皆归之于天子。”下列选项中对材料的解读错误的是
A.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期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C.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D.推动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
2019-10-23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元史・百官志七》记载:“(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价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B.地方受制于中央缺乏实际权力
C.中央与地方机构相互牵制:
D.标志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
2019-03-16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淮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相比( )
初试二试三试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A.更为重视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B.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要求较高
C.弱化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D.成为当时录取考生数量最多的一种考试科目
10 . 对下面两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割据分裂到江山一统的变化
B.反映了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的趋势
C.反映了郡县制向行省制的演变过程
D.体现了疆域扩大和管理体制的创新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