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1 . 关于下表中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类别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依据血缘等级品德、学问、议政能力“以文取士”
方式世袭长官推荐自由报考

A.世官制强调祖先贡献B.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
C.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D.选官制阻碍社会发展
2 . 移风易俗远比军事征服艰难。秦灭六国,以郡县治东方,结果激起东方六国的强烈反抗。西汉立国后,诸侯王与“奉汉法以治”的郡县长官不同,一定程度上从俗而治,缓和了矛盾。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汉代中华文化尚未出现融合B.从俗而治有助于缓和文化矛盾
C.未从俗而治导致了秦的灭亡D.汉承秦制才是长治久安的保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是关于宋朝参知政事的史学记载。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宋朝参知政事
记载出处
“太祖特置参知政事以佐之”《续资治通鉴》
“凡朝会奏事,例由宰相、参知政事,分日知印押班(即带领、带班)”《宋史·职官志》

A.分割了宰相的财政权B.是特殊时期设置的官职
C.是为分割相权而增设D.专职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4 . 关于下表中的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类别察举制科举制
依据品德、学问、议政能力“以文取士”
方式长官举荐自由报考

A.察举制注重门第声望
B.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
C.察举制利于贵族政治的形成
D.科举制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两汉的察举与考试相辅而行,察举贤良方正时,便有对策之试。如《石林燕语》载:“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对上述两汉用人政策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以德取人的录用原则B.德才兼备的取仕倾向
C.考试入仕的选才标准D.唯才录用的用人理念
6 . 董仲舒完善了天人感应的灾异说。从理论上来看,它能够让官员利用灾异来限制皇权。但从现实运用上看,结果却背离了理论设计的初衷,沦为儒生官员政治斗争的工具,而人主往往成为灾异解读的裁判者。这主要是因为
A.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B.理论设计存在先天不足
C.灾异解释缺乏权威性D.官僚集团内部斗争尖锐
2020-05-08更新 | 975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学习古代中国的地方管理制度演变过程,有助于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历史贡献。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是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政治文明的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行郡县制或分封制与国家治乱的关系,是双方争论的一个焦点。①有人认为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的治理。②有人认为郡县制可以“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避免因子孙不肖带来灾难,是进步的,有利于国家的治理。

——根据冯辉、齐书深《中国古代分封制与郡县制之争》整理

材料二   元朝为管理这样广袤的疆土,逐渐形成了一套行省制度……在邻近首都大都的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区,不设行省,称为“腹里”……吐蕃作为一个单独的大行政区,也未设行省……起初行省带有比较明显的中央派出机构色彩,至忽必烈后期已基本上转变为地方常设的最高行政机构。

——整理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阅读材料一,您更侧重解读哪一方观点?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任选一方观点予以阐释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元代管理“腹里”和吐蕃地区的机构名称并简述后者的职能。行省制度是对郡县制度的继承和发展,简述元朝行省制度创立的历史意义。
8 . 如表为唐前期官制表,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太宗时中书省(中书令)门下省(侍中)尚书省(左右仆射)
高宗时西台(右相)东台(左相)中台(左右匡政)
玄宗开元初年紫微省(紫微令)黄门省(黄门监)尚书省(左右丞相)

A.三省制只存在于唐太宗时期B.中书省尚书省长官方为宰相
C.中枢权力体制整体相对稳定D.行政权力逐渐向尚书省集中
2019-12-03更新 | 261次组卷 | 23卷引用:广东省联考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与汉代皇帝重用身边近臣以削弱相权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下列对“科学”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分散相权且保证皇权独尊B.三省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C.职能明确且行政体系科学D.三权分立且互相监督制约
2020-06-1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以下是我国古代三个不同时期的“中央机构示意图”。对以下三幅图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图1


图2


图3


A.三幅图呈现的都是中央官制B.目的都是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图1至图3呈现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D.图3反映的是宋代的中央官制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