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67 道试题
1 . 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中的重要一环。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后内地刺史加受节度使衔。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

材料二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比较唐朝中后期与宋朝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不同,并指出各自产生的后果。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元代行省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省制度形成的积极影响。
2 . 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发展

延续两千多年的大一统国家形态是历史合力的结果,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阅读下列时间轴,回答问题
(1)写出A、B、C所示的三个历史时期。
(2)写出秦、隋、元三朝创设的制度(机构)各两例。
(3)概括大一统国家巩固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3 . 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二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三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的政治前提
(2)据材料二,说明元行省制与秦地方行政制度之间的关系及行省制“优”在何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
(3)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
2021-04-2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调研(一)历史试题
4 . 地方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之初,宋太祖鉴于晚唐、五代十国时期的教训,认识到了藩镇割据的危害性,对节度使“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逐步收回了节度使的权力,由中央直接统辖州、府、军、监。这样,宋初的政府层级体制实际上又变成了州县二级制。但由于州、府、军、监数量过多,中央政府管理幅度太大,需要对管理层次进行调整,于是又在州、府之上增设转运使、提点刑狱使、安抚使和提举常平使,这些“使”的管辖区域也称为“路”。当然,宋朝设立的“路”并不是一级行政区,而是中央在地方的派出机构。各路官员均由皇帝直接任命,对皇帝负责,彼此互不统属。各种“使”只是在财政、刑罚、监察、仓储等方面分别履行某种单一职能,其所管辖的“路”在区域划分上也并非彼此一致。故宋代的路只是介于行政区域、监察区域之间的一种安排,而不能作为一级完整的实体政府切实地控制一个地方。从权力分配来讲,可以把宋代的这种“条块结合”的政府层级体制称为二级半制或虚三级制。

——摘编自《地方政府层级改革研究》

材料二 美国州宪法一般规定,州行政部门由州长、副州长、州务卿、州大法官及其他官员组成,州长为州政府首脑。各州对州长参选和任职资格要求大不相同,但一般来说都要具备选民资格、为美国公民、30岁以上及在本州居住五年以上等条件。州长任期一般为24年,大约一半的州对州长强加了两届任期的限制,弗吉尼亚州、肯塔基州、密西西比州三州则规定州长只任一届。尽管存在对权力集中的忧虑,美国现代化的趋势还是增强了州长的权威。作为州执法部门的首席官员,州长为保证“法律的忠实执行”,一般拥有任命政府高级官员、制定财政预算、发布行政命令、提出立法建议和否决州议会通过的法案等权力。州长职位提供了“天字第一号讲坛”,从而允许了州长在政策问题上发挥领导作用,甚至可作为通往总统宝座的铺路石。因此,州长选举往往更吸引全国人民的注意。

——摘编自《英美地方政府治理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地方管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北宋与近代美国在地方行政管理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主要地方行政制度


材料二 大多数省革命后以完全自治的姿态出现,它们无意放弃其自然增长了的特权,包括指挥省的军队、截留税收、挑选地方的和省的官吏。与此同时,省级以下的地方议会的影响カ和自信心大大增强了。在地方主义者心目中,统一和自治这两项要求可以熔合在联邦制的结构中。早期的民国,首先是实际上的各省联盟。可是,外国对中国主权的持续不断的压力,使这种松散的安排受到严峻的考验。

——《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卷)

材料三 一般说来,各州政府在本州境内是自主的。但是,它可能滥用这种独立,并因措施莽撞而危害全联邦的安全。在发生这种罕见的情况时,事先就有明文规定,准许联邦政府干预州的内部事务。因此,加入联邦的各州虽然有权修改或改订自己的立法,但不准制定追究既往的法律,不得在本州内组织贵族集团。

——托尔维克《论美国的民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①②代表的地方行政制度及二者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初期地方政治形势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联邦制产生的积极影响。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决定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最主要因素。
2021-04-19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皖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对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实行以察举、征辟为主体的人才选拔制度。东汉中后期强调“文治”,高级官员往往也是儒学名家,拥有成百上千的“门生”。某人一旦成为某位官员的下属,便终生为其“故吏”。一些家族有人长期担任朝廷重要官职,如弘农杨氏、汝南袁氏,“门生故吏便天下”,成为影响人才选拔的重要因素。官员们互相请托,推荐亲属故旧,所推荐的人才“不复依其质干,准其才行,但虚造声誉”。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人唯亲,以便控制朝廷和地方政治。世家大族干预人才选拔,一些地方的人才选拔甚至是被整个家族长期把持。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之不及,夫固无如之何。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或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三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载体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中后期人才选拔的弊端。
(2)根据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度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
7 . 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发展史,也是各民族共同推动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奋斗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西汉在修复秦长城的基础上继续向西北大规模修筑长城。“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列燧,……(匈奴)攻之,而不能害。”“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汉两将军大出围单于,所杀虏八九万……是后,匈奴远遁,而慕南无王庭。”

——据《史记》《汉书》整理

材料二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清朝政府在继承中国历代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对边疆地区行使主权,进行有效的管辖,将一个清晰完整的中国边疆展现在世界面前,在近代以前奠定了中国疆域的版图。

——摘编自成崇德《清代前期边疆通论(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汉武帝时期向西北地区拓展的重大事件。
(2)根据材料二,分析元朝行省制度有何创新?除行省制度外,指出元代对吐蕃、西域、台湾是如何管理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前期巩固疆域的主要措施,以及清朝疆域奠定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科举制大事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设置进士科,科举制诞生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唐高宗主持是科举史上第一次“殿试”
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始置武举
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禁公荐”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殿试封弥(糊名)
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殿试誊录
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南北分卷
明宪宗成化三年(1487年)八股文定型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科举制改革的意义。
2021-02-12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世界各国都要面临的问题,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关键所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

——李怀孔《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地方废除元旧制-行省制,代之以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三司分别行使原行中书省的行政、军政和司法之权,三司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牵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美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通过代议制在广土众民范围内真正实行民主治理的国家,它建立了一整套模式,从而较好地处理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他们使它成为有限政府,他们界定了它的权威。他们将它限制在行使特定的权利,将所有其他保留给各州或者人民。

——《美国宪法评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行省制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对地方管理方式上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通过什么制度“较好地处理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如何评价这一制度。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夏、商时期,分散的各部族均被称为。西周诸侯自称为,天子自称为,从西周至春秋,国一直作为都城的称呼。西汉被分封的同姓诸侯王也被称为,在其领域内有财政军大权。至汉武帝时,诸侯王的国已经被改并为郡县,诸侯王只食其赋而不准治事。西汉以后,除少数朝代的封国有过相对自治权之外,诸侯王均不得管理所封国内的军政事务。这些军政事务一概由朝廷派遣的官员管理,即实际上被纳入地方行政序列。

——摘编自韦庆远等《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很多诸侯在其辖区开始设置郡、县。在当时,郡、县二者间未必有统属关系,但这已经说明这个时期郡县制已经开始出现。秦朝在地方建立了郡县两级的行政体制,秦分天下为36郡,汉代时期已增至83个。汉武帝为了对地方诸郡进行监察,设置13部刺史,刺史的治所被称之为。东汉改,改刺史为州牧,开启了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制时代。

——摘编自成军《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夏商至汉代“国”这一词含义的变化,并分析西周与汉初封国的不同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夏商至汉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的趋势,并分析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