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唐代前期,各地负责监察的刺史的日常工作是与尚书省联系,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主要是向当地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
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B.刺史权力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
C.地方官制的失当削弱了中央集权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
2022-05-11更新 | 632次组卷 | 77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8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元代以前的地方行政体制“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当过大的缺陷”。为解决这一“缺陷”,元代(  )
A.推行土司制度B.建立行省制度
C.简化行政层级D.实行省官互迁
3 . 唐代的科举制有“投牒自举“一项,就是自学有成就的人可以书面提出申请,经考试合格后,再由州县送尚书省参加考试。而宋代的科举制建立了糊名和誊录制度,既糊住举人名字、乡贯,也糊住初考官所定的等级。对于唐宋科举制度变化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
A.唐代考生只能通过“投牒自举”参加科举
B.严格选拔途径和手段使选拔更加公正
C.宋代糊名和誊录从根本上杜绝了舞弊现象
D.反映了宋代科举制在人才送拔上更加僵化
2020-10-10更新 | 130次组卷 | 23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8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记载,东汉桓帝时规定“婚姻之家及两州,不得交互为官”,如官员史弼,本应出任山阳太守,但由于岳父母家恰好在山阳辖内,于是史弼上书自陈应回避,被调任为平原相。这说明桓帝
A.将地方的人事任免权收归中央
B.已认识到地方割据的根源
C.有意防范地方势力膨胀的危害
D.注重维护察举制度的公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唐宰相大多出自世家大族,朝堂之上可以坐着与皇帝议论国家大事,谓之“坐而论道”。宋朝时,大臣多出自科举,已无“坐而论道”的资格,在皇帝面前必须直立奏对。这表明
A.贵族执政退出历史舞台B.官僚政治体制不断完善
C.君主专制统治登峰造极D.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西汉武帝元丰五年(公元前106年)下诏分天下郡县为13州,每州置刺史1人,刺史每年巡查其辖下郡县,奉“六条问事”。“六条问事”中有四条是针对地方的的郡守、国(地方王国)相。这说明刺史制度重在
A.完善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B.解决诸侯王国问题
C.加强对地方的治理
D.消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察举选才之弊端
9 . 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2019-01-30更新 | 4515次组卷 | 126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普通班)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A.地方无选举权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察举制的弊端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2019-01-30更新 | 4675次组卷 | 127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8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