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图1和图2分别是唐代“十道”分布图和“十五道”分布图。对比两图,其中的变化反映(     
A.中央对地方监察力度不断增强B.地方行政区划日益细化
C.江南地区社会经济已超过北方D.藩镇割据开始形成
2023-10-11更新 | 229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唐朝准备兴建某重大工程,在三省六部制下,从皇帝动议到付诸实施,正确的运行顺序是(     
A.门下、中书、尚书、户部B.中书、尚书、门下、户部
C.中书、门下,尚书、工部D.尚书、中书、门下、工部
3 . 唐朝前期,国家税收由中央统收统支,地方无擅自支用国家税收的权力。安史之乱后,唐朝地方政府获得了原属中央财政的部分财权和税收。这一变化(     
A.直接导致唐王朝的覆灭B.体现了财政制度与时俱进
C.是藩镇割据产生的根源D.说明中央权威已逐渐下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汉武帝制定《刺史六条》,将二千石的官吏及地方豪强烈为监察对象,严防地方郡守与豪强勾结;魏晋以来世家大族盘踞一方的现象逐渐瓦解,故而唐玄宗制定的《监察六法》则注重对官吏个人品格的监察。这种变化反映了(     
A.豪强地主瓦解殆尽B.科举考试注重道德
C.监察制度与时俱进D.唐代腐败更加严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一统”指国家在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某历史兴趣小组以“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甲: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沿革表

朝代高层政区统县政区县级政区
三国两晋南北朝
五代十国道(方镇)
宋朝
元朝行省路、府、州
明朝承宣布政使司(行省)
清朝道、府

——根据周报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整编

——据《中国历史教学挂图》

材料二

西汉王朝在边疆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设置“道”进行管理,而对于归附的边疆少数民族较大的群体设置“属国”进行统辖,在西域、西北、西南、南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根据各地区不同的情况,分别设置了军政机构对少数民族进行管理。唐代延续了汉代这一民族政策,羁縻府州制度便是这一政策在边疆政策治理上的一个创举。

——摘编自马亚楠《浅析中国古代因俗而治的边疆治理政策》

(1)研究本主题时,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材料一中的史料?
(2)分析说明材料二所反映的特点与研究主题之间的联系。
(3)若进一步探究本主题,你认为还需要从哪一角度补充材料?举例说明。
(4)《三国演义》卷首语认为“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7 . 中国历代中央行政中枢制度在不断演变中实现社会治理。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左右丞相组成的丞相府是秦朝行政中枢所在B.汉光武帝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
C.元朝实行的是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D.明成祖废宰相使得内阁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
8 . 汉文帝即位之初,首先在淮南国推行“易侯邑”政策,不久又发布“令列侯之国”诏,使淮南王舅父赵兼远离淮南而就国周阳,继而又使齐哀王舅父驷均和齐悼惠王十子都离开齐国,分别居于济北、济南二郡。这些举措
A.贯彻了“推恩令”政策B.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
C.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矛盾D.稳定了汉初边境形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784年,关中因为战乱,米价上涨,长安经济困难。786年,京城禁军军粮无法保证,出现兵变危险。浙江东西道节度使韩滉运米三万斛供给朝廷,解除了唐德宗的燃眉之急。此事反映出当时
A.藩镇是拱卫唐朝廷的关键力量B.唐政府对藩镇存在一定依赖性
C.强化藩镇是唐王朝的必然选择D.经济重心基本转移到江南地区
2022-05-25更新 | 1691次组卷 | 33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如表为宋代文举状元家世统计表,这反映出宋代
类别家庭背景人数比例
官宦士子祖辈或父辈曾经担任过官职者5042.4%
寒素士子祖辈及父辈都不曾担任过官职者1714.4%
家世不详根据史料难以判明家庭背景者5143.2%
A.社会阶层流动加强B.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C.世家大族把持选才D.平民入仕欲望强烈
2022-04-26更新 | 995次组卷 | 33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