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7 道试题
1 . 谱学或称谱牒学,是专门研究家谱、族谱的一门学问。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谱学盛极一时。“魏氏立九品,置中正,尊世胄,卑寒士……于时有司选举,必稽谱籍,而考其真伪……贾氏、王氏谱学出焉”。到了唐代后期,士、庶界限逐渐淡漠,谱学衰落了。

——摘编自仓修良《试论谱学的发展及其文献价值》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谱学在魏晋盛极一时而唐代后期衰落的原因。

材料二 1917年的《邗江王氏五修族谱》罗列了所有邗江王氏后裔,在此基础上,《邗江王氏六修族谱》于1995年修成,但只刊印了王夫之一脉的繁衍、发展情况。《六修族谱》共分为两部分:一是附录,包括家规家训、人物传记等内容,主要是对王夫之的轶事记载和传诵,以体现族谱特殊的分量和价值。二是世系表,其中包括王夫之祖下各房齿录的子嗣繁衍、配偶、生卒等情况,时间跨度达375年。

——摘编自刘嫱等《<邗江王氏六修族谱>研究》

材料三 中国的族谱有一个大毛病,就是“源远流长”的迷信……没有一个姓张的不是黄帝第五子之后,没有一个姓李的不是伯阳(指老子)之后,家家都是古代帝王和古代名人之后,不知古代那些小百姓的后代都到哪里去了?

——胡适《绩溪旺川曹氏族谱序》


(2)依据材料二、三,简析族谱的史料价值。
2020-01-20更新 | 264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为了加强周天子的政治统治,西周实行了
①禅让制            ②分封制            ③宗法制          ④内外服制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3 . “华夏”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被周边民族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是在
A.西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五代十国时期
2020-01-17更新 | 330次组卷 | 32卷引用:北京市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诗经·大雅》祭祀乐歌有谓:“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文王陟(升)降,在帝左右。……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诗文形象地反映了西周的政治风格。下列选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   ②“传贤”演化为“传子”
③以旧邦维护政治联系   ④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020-01-09更新 | 6284次组卷 | 39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陈经纶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5 . 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蕴含着“合家团圆”的寓义,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与中秋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制D.分封制
2021-08-16更新 | 255次组卷 | 68卷引用:北京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父母官”一词来源于《礼记大学》,先秦文献中“父母”是指百姓的统治者,汉代开始民间把廉洁奉公、关怀百姓的地方官称为“父母官”。以下对“父母官” 称谓认识不正确的是
A.受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影响B.对优秀地方官的肯定和褒誉
C.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D.显示了官民阶层的不平等性
2020-03-01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社会结构·社会秩序·社会现象

西周社会是由贵族、平民和奴隶三大阶级构成的。各阶级内部有较细的等级划分。《左传·昭公七年》记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役使)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台。”其中王、公、大夫为贵族,士为最低等级的贵族。士以下为奴隶,奴隶又分为皂、舆、隶、僚、仆、台六个等级。平民又分为国人与野人。

古罗马城邦社会总体而言应是等级制社会,通常存在着公民、自由民和奴隶三大等级。公民为本邦人,身份自由并拥有公民权和相应的份地。自由民是指身份自由而不拥有公民权的人。奴隶则在法律身份上是完全不自由的。这三大等级在当时来看主要是法律身份的不同,而并不是社会生产关系中所处地位的划分。


(1)结合材料和所学,比较西周与古罗马社会结构的不同,并说明这种不同背后反映的政治状况。

1523年至1525年宗教改革期间,马丁·路德提出了“三种秩序”的理论。路德认为:“在人间有三种基本秩序是不可侵犯的,分别是政府、教会和家庭。政府必须掌握在诸侯和贵族手里。家庭必须对政府服从。教会又分为“不可见的教会”和“可见的教会”。前者存在于天国之中或信仰者的心灵之中,是绝对精神性的、不可见的。后者存在于人间,但只是一种世俗的组织,如同政府和家庭一样,是信仰者学习《圣经》的地方,归世俗的政府管理。”


(2)依据材料,概括路德的核心思想。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路德的宗教改革对德意志走向近代社会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3)结合材料和所学,从“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的某一个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
2020-09-17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16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A.通过分封同姓诸侯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B.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强化王权
C.通过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早期政治制度来巩固统治秩序
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维护贵族等级特权
10 . 清代《清经解》中提到:“古之时诸侯之嫡长为世子,嗣为诸侯,其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        之法”,“——”应为
A.分封
B.大宗小宗
C.禅让
D.皇帝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