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宗法制度虽然植根于血缘关系,但是它在许多方面又减弱了血缘关系的社会作用,这是因为当对等级性的重视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催生出依据政治地位祭祀祖先的诉求,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祭祀规则会被倾向于等级关系的规则所替代。这表明宗法制
A.关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等级B.强调“亲亲”和“尊尊”的统一
C.凸显周王室天下共主的地位D.注重构建家族内部的尊卑关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周代的宗庙祭祀制度被历朝统治者所继承,并有发展之势,“左宗右社”格局一直延续到明清。比如今天故宫前左侧的劳动人民文化官便是明清的太庙,右侧的中山公园则是明清的社稷坛。中国古代这一制度
A.维持了贵族特权局面B.使宗法制度长期存续
C.强化了家国一体观念D.成为巩固统治的工具
3 . “春秋时代灭国在六十以上,但其中大部分是以夷灭夏,和以夏灭夷。诸侯国之间相灭的只占少数,姬姓国相灭的例子更是少数。而在列国内部,大夫固然有时逐君弑君,却还要找一个比较合法的继承者来做傀儡。”材料中的这种现象最能反映(   
A.春秋时期夷、夏之间矛盾尖锐、战争频繁
B.宗法制仍是春秋时期维系政治秩序的基础
C.春秋时期分封制已经开始逐步地走向崩溃
D.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在春秋时期已经确立
4 . 《周礼》提出要用六种传统习俗教民安居,其中在墓葬方面要求“坟墓按族分布”,其体现了周朝
A.生活极具迷信色彩B.王权实现高度集中C.分封制度全面推行D.重视维护血缘关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出奔是一种离开母国前往他国的行为。到了战国时期,接受国会根据出奔者的才识和名望授予官职,如齐宣王以苏秦为客卿;荀子奔楚后,春申君以其为兰陵令。从材料可知战国时期的出奔行为
A.严重损害了母国利益
B.加速世卿世禄制的瓦解
C.加强了宗法依附关系
D.反映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019-11-02更新 | 25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明代庞尚鹏编订的《庞氏家训》中写道:“每年通计夏秋税粮若干,即于本年二月内照数完纳,或贮有见银、或临期粜谷,切勿迁延。”清代也有族规声称拖欠应缴钱粮,“必不容于天地鬼神。”由此可见,明清宗族有利于
A.促进社会和谐
B.维持地方安定
C.发展农业经济
D.履行封建义务
7 . 朱元璋在平定天下的第三年,吸取历代治国的经验教训,采取藩封的办法,“惩宋元孤立,失古封建意,于是择名城大都,豫王诸子,待其壮而遣就藩服”。明太祖此举
A.对宋元的灭亡拥有准确的认识
B.带有浓厚血缘政治色彩
C.为明中后期地方割据留下隐患
D.是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他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等。据此可知,“差序格局”
A.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
B.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
C.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
D.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2019-03-16更新 | 952次组卷 | 48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重点中学2017-2018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联考 历史
9 . “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像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A.祖先牌位B.皇帝宝座
C.青铜兵器D.铁制农具.
2019-01-30更新 | 2624次组卷 | 3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舒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下列选项不能反映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2019-01-30更新 | 2823次组卷 | 9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舒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