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西周时期“孝道”观念的核心是崇拜祖先,行孝的主要形式是祭祀;春秋时期,“孝”的对象主要是父母,行孝的主要形式是“养”和“敬”。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时期
A.家庭血缘观念的淡化
B.个体家庭作用的提升
C.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
D.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
2019-06-08更新 | 12608次组卷 | 130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重难点01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勃兴
3 . “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这说明西周宗法制度确立的主要目的是
A.区别大宗小宗
B.稳定统治秩序
C.规定嫡长子为世子
D.削弱庶子政治权力
2019-05-14更新 | 227次组卷 | 24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从血缘意义上说,受到祭祀的祖先应是本族群的直系先祖。然而春秋后,人们在祭祀祖先时,祖先已不单纯具有血缘上的意义。如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祭祀。这一变化
A.反映了宗法制遭到破坏
B.推动礼乐制度的世俗化
C.加速王权与族权的分离
D.有助于华夏民族的发展
2019-04-27更新 | 1174次组卷 | 49卷引用: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在周代,天子要“抚诸侯”,诸侯要“尊天子”,“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主要体现了
A.全社会应相亲相爱,抵御外族
B.政权族权一体的国家观念
C.统治者应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D.诸侯对天子应履行的义务
2019-04-22更新 | 1948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中英文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认为,周代宗法制的逻辑,不是以血缘亲疏定君臣关系之远近,而是以君臣关系抹平血缘之亲疏。在公共事务中,君不是某个人的兄弟或者叔侄,君只存在于公共性君臣关系中,从而确立了其同等地面向所有人的普遍的公共性。材料说明周代宗法制
A.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统治秩序
B.具有“公天下”的某些特征
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D.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2019-04-19更新 | 289次组卷 | 33卷引用:百校大联考2021届高三第六次大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据此可知,西周
A.利用血缘纽带巩固其统治
B.通过宗法制强化君主专制
C.推行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
D.打击异姓诸侯以维护统一
2019-04-15更新 | 484次组卷 | 33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2021届高三上期第一次调研(8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大同”之世后,社会进入“小康”之世,其基本特点有“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大人世及以为礼”。这表明“小康”之世
A.实行血缘政治
B.王权高度集中
C.国家统一安定
D.违背历史潮流
9 .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与此密切相关的是
A.宗法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
2019-04-01更新 | 188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小卷-专项0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0 . 谢维扬在《周代家庭形态》中说:“(宗法制度)就是国家承认血缘团体的领袖对其成员有代替法律来实施的管理和处置权,承认这种血缘团体是国家行政及司法的基本单位。”他认为,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贵族特权B.强化族长权力
C.均衡权力分配D.强化国家管理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