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的特点与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西周实行“同姓不婚”制度。春秋时,鲁昭公从吴国娶回夫人,由于鲁国是周公封地姬姓,吴国也是姬姓,时人指责鲁昭公“君而知礼,孰不知礼”,甚至该夫人过世后也不能执行夫人一级葬礼。这说明当时(     
A.分封制度遭到破坏B.宗法分封互为表里
C.宗法观念影响较大D.诸侯争霸连年不断
2 . 西周周成王、周康王在位年间,继承文王、武王的业绩,“民和睦,天下宁,颂声兴”,史称“成康之治”。这主要得益于(     
A.政治制度适应社会状况B.嫡长子继承保障了政治稳定
C.铁犁牛耕引发生产变革D.井田制提高了劳动者积极性
3 . 《中国文化概论》一书说,我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途径,具有东方型早熟的特点,进入文明社会时保留了氏族制的脐带,统治者得以利用氏族制并将其发展为宗法制,宗法制较氏族制最大的不同在于
A.强化血缘纽带B.以农耕经济为基础
C.以宗族伦理为本位D.与政治关系的紧密结合
4 . 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一书中指出:“所谓西周的宗法制度,就是用‘大宗’和‘小宗’的层层区别把奴隶主贵族联系起来。周王自称为‘天子’,他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家国一体B.政教合一C.君主专制D.等级森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了宋代,谱牒作为一种历史传统出现了重大变革。在编纂谱牒时,苏洵和欧阳修采用了小宗之法,即世系上追溯到始迁祖或者五世祖。而皇家在编纂族谱时,则往往采取大宗之法,即将家族世系一直追溯到血缘始祖或者受姓始祖。欧苏的谱学思想和续谱原则、体例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官方在主导皇家谱牒编纂的同时,也积极鼓励民间族谱的编纂。1205年,宋宁宗颁下诏令,鼓励民间修纂族谱,力保家族绵延不绝。续谱的目的也由选官和婚配转变为尊祖敬宗、和睦族人。此后的朝廷大都鼓励民间私修族谱。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元朝不爱重视中原文化,官方对于谱牒编纂也不热心,但是民间续谱之风依旧盛行。由于时代久远,宋元谱牒已丧失殆尽。1376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要求民间重视族谱的编纂。自此,民间续谱之风一发不可收拾延续至清。民国时期,各个家族仍然重视族谱的编纂工作。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间续谱之风又重新兴盛起来。在续谱时,家族大都继承了过去族谱编修的原则。从内容上来看,尽管族谱的篇幅有所减少,但谱名、谱序、姓名源流等基本内容仍然具备,而且世系表仍然是新修族谱的主体。

——摘编自冯尔康《中国古代的宗族与祠堂》等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谱牒编纂的特征。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以来谱牒编纂绵延不断的原因。
(3)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评价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民间续谱之风。
6 . 战国中期,燕王哙禅位于燕相子之,遭到诸国反对。中山国国君更斥责道:“燕君子哙,不辨大宜(义),不忌者(诸)侯,而臣宗易立(位),以内绝邵(召)公之业,乏其先王之祭祀。”这说明当时
A.王室争夺权力激烈B.宗法制影响依然存在
C.贵族政治逐渐崩溃D.诸侯国之间矛盾尖锐
2021-11-18更新 | 268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文综历史试题
7 . 福建土楼在设计上遵循“三堂两横”,即下堂(门厅),中堂(祭祀及客厅)和后堂(尊长住所),同一楼层根据“长幼有序”安排,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宗法理念B.维护封建秩序
C.反映人本主义D.加强地方管理
8 .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建构起纵向的统治秩序,加强了王权。宗法制则从普遍存在的宗族关系层面,增强了周王的影响力。由此可知西周政治制度建构的出发点是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防止商朝旧贵族的复辟
C.实现统一有序的国家治理D.维护等级分明的贵族政治
9 . 春秋晚期,周景王去世后,其庶长子姬朝多次作乱,甚至将其弟周敬王逐出洛邑而自立为王,出现“二王并立”的局面。六年后,周敬王在晋国的帮助下返回洛邑并夺回“正统”。周敬王的成功复位表明当时
A.分封体制彻底崩溃B.宗法原则仍受重视
C.诸侯恪守忠君义务D.晋国霸主地位稳固
10 . 据《公羊传》言,秦人立君不以嫡庶长幼,“惟择勇猛者立之”。自秦襄公至秦穆公九代国君,以长子继位者仅有武公、宣公二人。这反映出秦国
A.率先建立集权体制B.尚武的文化传统
C.未受宗法制的影响D.王位传承的稳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