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的特点与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西周时期,宗子“必皆有土之君”,卿大夫“有分土,而无分民”,亦不能建立宗族;而春秋战国时期的庶子地主亦可聚族而居、尊祖敬宗。这说明(     
A.族田有助于增强宗族凝聚力B.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互为表里
C.血缘政治衰落助推经济发展D.土地制度变革导致宗法制衰落
2022-10-16更新 | 1419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2 . 周宣王十二年,鲁武公携长子姬括与少子姬戏至镐京朝觐周王。宣王仅因偏爱姬戏,便一意孤行扶持姬戏登鲁公君位,是为鲁懿公。懿公九年,姬括之子伯御攻杀懿公自立。这样,鲁国发生了长达20年的公室内乱,材料反映出
A.分封制度走向瓦解B.王室衰微已成大势
C.诸侯争霸战争不断D.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2022-05-30更新 | 855次组卷 | 9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线上线下衔接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福”是中国人的祈盼。西周时期,人们求“福”经历三个阶段的变化,由“祭祀合礼”到“型效祖德”再到“政治规范”,即神鬼赐予“福”、效仿祖先之德获“福”、实施德政得“福”。此变化
A.反映西周时期人文观念取代鬼神观念B.说明祭祀礼仪更加注重程序的规范有序
C.日益突显宗法制在家国治理中的作用D.体现求“福”得“福”的个体行为特征
4 . 元代两浙地区士人家族的祭祖方式多样。有士人家族沿袭前代习俗在寺院、道观中祭祀先人,而兼容儒家礼制与人情的塞祠祭祖形式也开始盛行,还有士人家族开始设立祠堂以祭祖。由此可见元代两浙地区
A.祭祖方式与宗族组织结合已经成熟
B.士人家族以祭祖增强家族凝聚力
C.旧有政治体制与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D.士人家族影响当地传统社会习俗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考古发现,在西周贵族所铸青铜器的铭文中,经常出现称颂先辈之德的语句,如在陕西出上的西周晚期梁其钟,其铭文内容为颂扬先辈功德,忠心服事天子……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受到挑战B.贵族维护周王地位的传统
C.西周的手工业发达D.诸侯国与周王室纷争激烈
2022-04-13更新 | 503次组卷 | 7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02(山东卷)
6 . 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一书中指出:“所谓西周的宗法制度,就是用‘大宗’和‘小宗’的层层区别把奴隶主贵族联系起来。周王自称为‘天子’,他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家国一体B.政教合一C.君主专制D.等级森严
7 . 西周青铜器铭文和周代文献记载,周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王”。这一称号既是姬姓乃天下之大宗的表现,也是王朝礼制的规范。这反映了西周
A.王权开始与神权相结合B.社会风俗受到礼乐浸染
C.国家祭祀制度较为成熟D.政治统治宗法色彩浓厚
8 . 有学者指出,周代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君主的地位与权力,其余诸子只能另立宗室。尽管在隶属关系上,“君有合族之道”,但是,仅就君主的公室而言,其成员的数量是有限的……所以,周代宗法制度规定“大宗百世不迁,小宗五世则迁”。该学者意在说明,周代宗法制
A.强化了中央集权B.促进了宗族团结
C.维护了王室权威D.确立了等级秩序
9 . 按照周制,周王把土地赐始贵族,贵族可以世袭占有使用。周厉王“专利作威”,将部分贵族对山林川泽的开发权收回,由此引起贵族强烈反对。这反映出当时西周
A.井田制已名存实亡B.礼乐秩序得到维护
C.私有观念受到冲击D.统治基础有所动摇
10 . 春秋时期齐国的崔、庆两个贵族世家,在与其他卿族的斗争中曾一度联合,并发誓说“崔、庆一也”。但当崔氏家族内部出现裂痕时,庆氏之人却认为:“彼实家乱,子何病焉?崔之薄,庆之厚也。”庆氏随即灭掉了崔氏。这反映了当时
A.贵族政治开始确立B.国家政治秩序遭破坏
C.阶级矛盾异常尖锐D.大宗与小宗斗争激烈
2021-06-02更新 | 618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潍坊临朐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