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代近80%的进士出身于非进士家族,其中43.31%的进士出身于上三代皆为平民的家庭。清代仍有32%进士出自平民。这反映了明清时期的科举制
A.降低了基层官员的地位B.选拔人才注重基层经验
C.考试选拔程序严谨公正D.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2021-10-16更新 | 513次组卷 | 26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表是唐宋时期常科设置情况的变化表。这一变化有助于宋代(     
北宋前期北宋中期以后
秀才进士进士
进士
明经明经
明法诸科
明书
明算
注:明法科主要考查专门的法令知识,明书科的考试内容以文字学为主、兼及书法,明算科用以选拔数学专才
A.提高人才的选拔标准B.遏制地方的割据势力
C.士大夫文化素养提升D.规范科举录取的途径
2023-06-04更新 | 266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2023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唐代的皇帝在开科诏令和策试题目中每每自谦德薄才寡,坦言施政失误,国家危难,恳请考生帮助自己。士人参加科举策试或私下模拟策试,都直言不讳地批评时弊,提出应对方案,其参政议政资格一经报名参加科举考试便自动获得。这表明唐代
A.封建专制皇权出现弱化B.科举成为入仕的主要途径
C.官员文化素养普遍提高D.政治开明有利于人才选拔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学者鞠佳认为:“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历史中,有四次人文主义热潮。”如图。

——摘编自鞠佳《变革之路:中国历朝改革得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5 .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B.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
C.立嫡以长不以贤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2022-12-19更新 | 233次组卷 | 29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百灵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6 . 纪宝成教授认为“就形式而言,八股文也有其特殊功能,一是防止作弊,二是易于考官评审,三是更能考验出考生的文字功底”。如果仅从考试的角度来说,八股文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是
A.公平取士和选拔真才矛盾的产物B.封建专制与士人自由斗争的产物
C.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对抗的产物D.传统儒学和程朱理学妥协的产物
7 . 宋仁宗时期13榜状元中有12人出身平民家庭。李迪、张知白、杜衍、王曾四人,入仕前都很贫穷,尤其是杜衍,早年丧父,又不为继父所容,只好奔波在外,为书商帮工糊口;范仲淹的事迹与杜衍颇相类。据此可知宋朝(       
A.官员执政能力的提高B.政府注重伦理道德教化
C.选官制度的良性发展D.拓宽了平民参政的途径
2023-07-16更新 | 302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康乾时期,仅江南一省的赋税就占了全国的三成,科举考试录取更有“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之说。后来,清廷把江南省拆分为江苏、安徽两省。此举
A.贯彻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意图B.实现了地区之间的相互制衡
C.体现了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D.平衡了各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二   魏晋时代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汉和魏晋时期中央政府选拔官吏的制度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研究发现在唐代有案可稽的78名状元中,出身三品及以上(包括宗室)或历代名人之家的就有56人,占76.7%;四品及以下官僚家庭出身的有11人,占15.1%;寒门出身的只有6人,占8.2%。这反映出当时
A.与察举制的选官方式相同B.上层社会具有入仕优势
C.科举制录取名额受到限制D.科举制消融了阶级差别
2022-06-27更新 | 235次组卷 | 30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百灵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