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北宋前期考试注重贴经、墨义和诗赋,不太看重策论。北宋中期颁布法令,“罢明经及诸科,进士罢诗赋”。以考经义论策为主,将王安石主撰的《三经新义》作为科举考试的准绳,北宋科举制这一变化
A.禁锢了士人的思想B.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完善
C.确立了理学的正统D.顺应了社会变革的需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宋时期社会上流传着“进士初擢第,头上七尺焰光”“桐齐檐,出状元”“潮至夷亭出状元”“穹窿石移,状元来归”等谣谚。其原因是
A.科举选官促进了儒学的官方化B.科举制为社会阶层流动创造了条件
C.唐宋时期文化思想控制的松弛D.文化重心随着经济重心南移而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宋代科举“取士不问家世、限制势家与孤寒竞进”,同时“严防考官营私、考生作弊”,全凭经义、诗赋和策论取士,个人的知识才能在科举考试中占了主导地位。由此可知,宋代科举
A.提升用人取士信度B.提高基层官员地位
C.选才标准开始变化D.推动词曲文学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中的变化对社会政治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东晋隋朝唐朝北宋
比例4%2%5%46.1%
A.扩大了统治基础B.加强了中央集权C.提高了官员素养D.放宽了录取标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下表为曹魏至北宋时期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朝代曹魏西晋东晋北宋
比例26%15%4%17.2%24.5%46.1%

——据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导致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制度的变革与创新B.社会环境动荡不安
C.农民起义沉重打击D.社会主流思想变化
2020-11-22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一11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晋武帝始设员外散骑侍郎,隶属于中央散骑省。该职具有位高职闲的特点,且无人员限制,受到高门士族与皇室子弟的青睐。南朝将该职位大量授予军功起家的庶族,员外散骑侍郎数量扩大,品级和社会地位不断降低。这一变化
A.助推军功授爵趋向常态化B.使皇权呈现弱化态势
C.弥补了九品中正制的不足D.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
2021-05-11更新 | 758次组卷 | 15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学者毛汉光根据中国古代正史所载官员的出身背景资料,对统治阶层的社会成分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寒素”类官员占所载官员比例在东晋后期、隋朝和唐朝初期分别为6.1%、17.3%和28.4%。这一变化有利于
A.提高基层官员的地位B.建立清廉高效的官僚队伍
C.保证选拔程序的公正D.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
8 . 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在曹操当时,采行九品中正制而有效于一时,但此后此制度墨守不变,毛病丛出,后来人便只怪九品中正制不好,其实这也有些冤枉……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九品中正制无法选出实用的人才B.九品中正制的施行直接有利于门第
C.认识九品中正制应考察历史变化D.研究九品中正制只能参照最终结果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曾下过诏书,不举孝子廉吏的地方长官应如何处罚。这一来,就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有定期的选举。汉代一百多个郡,至少每年要有两百多孝廉举上朝廷。这些人到了朝廷,大抵还是安插在皇宫里做一个郎官。郎官之中虽然也尽有贵族子弟,但究竟是少数。政府一切官吏,几乎全由此项途径出身。这样的政府,我们叫它做读书人的政府,或称士人政府。政府即由他们组织,一切政权也都分配在他们手里。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南北朝及以前,贵族集团对政治具有强大影响,官吏的任命基本以门第为标准,地方佐官由长官辟举,中央与地方在具体政务运作的层面上并未完全联结为一个整体。隋唐之际科举制度的建立及其后考试科目和录取标准的不断调整,是宋代那种新型官僚形态形成的前提。北宋各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都是由官僚而非贵族负责运转,贵族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对帝国政治运作的影响力基本消退。“朝廷(皇帝与宰执为首)一州县一百姓”架构下的国家形态基本成型。

——摘编自刘后滨《政治制度史视野下的唐宋交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选官制度的特点及弊端。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汉代相比,唐宋选官制度发生的最大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政治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通鉴》记载:“(南朝)府州部内论事,皆签前直所论之事,置典签以主之,宋(南朝)世诸子多幼,时主皆以亲近左右为典签,虽长王临藩,素族出镇,典签皆出纳教布,协其枢要,刺史不得专其职位。出任典签者又多为寒门素族。”据材料可知典签官的出现
A.定程度上冲击了门阀政治B.使中枢行政机构发生了变化
C.使行政官僚之间矛盾更尖锐D.左右了南朝地方政局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