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相对于科举及第者而言,落第者们更贴近下层民众,他们或聚徒讲学,或影响公共事务,成为乡里文化的普及者、基层社会活动的组织者。这表明科举制度(     
A.推动了基层自治B.促进了阶层流动
C.扩大了统治基础D.有益于社会教化
2022-11-10更新 | 1890次组卷 | 34卷引用:新疆伊犁州霍尔果斯市苏港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东晋葛洪《抱朴子·审举篇》记载,“灵、献之世,台阁失选用于上,州郡轻贡举于下,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索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表明当时的选官制度(   
A.注重门第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B.在事实上不能选拔出有用之才
C.重才轻德的选拔依据弊端渐显D.在执行过程中标准背离了初衷
2021-11-25更新 | 1256次组卷 | 38卷引用:新疆伊犁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变化。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与其搭配正确的是
A.血缘——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B.考试成绩——血缘——门第声望——品行才学
C.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
D.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4 . 汉朝时期,国家建立了以察举为主的选官制度,由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曹魏时,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这种变化(     
A.保障了选才公平公正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迎合了庶族地主势力D.催生了曹魏门阀士族
2020-07-07更新 | 204次组卷 | 22卷引用:新疆伊犁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南朝时某官负责管理骑兵,有人问他管多少马匹,他答道:“不知马,何由知数”。又问他近来马死了多少,他答道:“未知生,焉知死。”该事例较为典型地反映出当时(       
A.佛道思想对社会的消极影响B.儒学正统地位衰落
C.社会动荡严重影响经济发展D.选官制度存在弊端
6 . 下表是明朝出身于两类家庭的进士在进士总数中的比例,据此可以推知明朝
明初明末
出身于“上三代无任实职官”家庭72.3260.73%%
出身于“上三代无任从五品以上官”家庭92.13%83.71%
A.科举制度日益走向僵化
B.官宦子弟的科举优势丧失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较强
D.家庭对政治的影响力降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两汉的察举与考试相辅而行,察举贤良方正时,便有对策之试。如《石林燕语》载:“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对上述两汉用人政策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以德取人的录用原则B.德才兼备的取仕倾向
C.考试入仕的选才标准D.唯才录用的用人理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读下表,引起表中数据出现先降后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入仕群体中寒门学子所占比例
朝代曹魏西晋东晋北宋
比例26%15%4%17.2%24.5%46.4%

——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A.社会环境动荡不安
B.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
C.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D.制度的变革和创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