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

——《汉书》卷八十三

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又在丞相府内设置丞相司直,“掌佐丞相举不法”。征和四年(前89年),又设置司隶校尉一职,掌察京师百官和近畿七郡。

——《汉书·武帝纪》

材料二   明初朱元璋曾一度效仿元制在中央设御史台,掌监察。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撤销御史台,正式创设都察院。与此同时,朱元璋承袭宋元旧制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六科给事中的威权与御史相近。在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

于登的《明代监察制度概述》一文,根据《明史》列传等资料统计御史209人资格,其中,进士出身者180人,非进士者只29人。实际充任给事中之职者,一般都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

公元1439年,明政府正式颁布了《宪纲条例》,对监督官的地位、职权、选用、监督对象及行使权力的方式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成为明代有深远影响的监察法规。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列举汉朝中央监察制度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与秦朝监察制度的关系。
(2)依据材料二归纳概括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2020-01-1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石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元和十年(815年),宰相武元衡遭某节度使刺杀,时任太子左赞善大夫的白居易第一个上书鸣冤,请求严惩凶手,但白居易此举触犯“非谏官,不应先于谏官言事”的条令,被贬为江州司马。此事主要说明当时
A.中央与藩镇矛盾难以调和B.宰相地位受到威胁
C.皇帝与太子之间矛盾突出D.谏议制度职权分明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在对官员进行德化教育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反腐败的立法工作,注重运用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官员行为。《唐律疏议》以国家大法的形式,把有关惩治贪污犯罪的规定作为法律固定下来,对官吏罪与非罪、罪轻与罪重等进行界定……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组织和监察制度的确设计得十分精细严密,监察机构在纠举不法、惩恶扬善、澄清吏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确实查处了不少贪污受贿案件。

——摘编自张乐贤《浅析中国古代治理官吏腐败的对策》

材料二 雅典构建了一套预防权力集中的机制,如议事会的常设机构采取的是10个部落轮流当政的办法,议事会的负责人也由抽签决定,任何人不得在一年中两次担任负责人。雅典还通过公民大会、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实行“认可听证会”制度……“认可听证会”就是在公民大会上就国家重要公职人员的工作是否称职进行投票,不称职者,或被免职,或被撤职查办。公职人员任满离职时,也要接受公民大会陪审法庭的审查。

——摘编自张慧、张文伟《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特殊性分析》

材料三 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

雅典人口总数雅典公民总数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表决形式程序罪名
陪审员审判员产生方式
约40万约4.2万6,000501抽签举手一审制慢神和蛊惑青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防范官员腐败的对策。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雅典为防范公职人员腐败所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归纳指出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的问题。
4 .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些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选举”与源自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虽然中文字面相同,在实质内容方面无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民主”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出现于《尚书》:“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意思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请回答:
(1)古代中国秦朝和古代雅典对官员监察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据此分别指出古代中国和雅典对官员进行监察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一,说明古代中国和雅典对军国大事的决策方式及其结果的差异。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古代中国和西方世界在“选举”上的根本差别。以及对“民主”一词赋予的不同含义。
2019-12-0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靖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历史上确有宋慈其人,据宋慈墓志铭记载,他先后做过“提点广东、江西、湖南刑狱”。历史上与宋慈的“提刑官”职能较为类似的有
①刺史   ②都察院   ③御史台   ④参知政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19-11-19更新 | 144次组卷 | 34卷引用: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汉武帝统治时期,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名。当时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监察地方政治B.管理地方行政C.征收地方赋税D.掌管地方军事
2019-11-01更新 | 177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西抚州市高一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牵制权力的制度要说简单,一句话就能概括,就是台谏制度。所谓“台”就是御史台,“谏”就是谏官,御史是监察百官的,谏官是对皇帝进言的,也可以说是对皇帝进行监督的。中国古代很重视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很早就有监察系统、御史制度、弹劾制度。

——摘编自《中国古代反腐败的三种方法》

材料二: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我国古代监察体系初步建立。魏晋至隋朝,御史台是国家最高监察机构。唐朝设立了台院、殿院、察院,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严密的监察系统,此外,还建立了系统的谏官制度。宋代沿袭唐制,又在地方上的州内设通判监察行政,设提点刑狱司专司刑讼,设转运使监督财政,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明朝初年,中央台、殿、察三院合并为都察院,同时,设置独立于都察院的六科给事中监察六部活动,科道并立,地方设按察使司。清朝形成了“科道合一”的监察体系,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至此,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实现了高度的严密统一。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里,监察权力来源于皇权。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虽然具有其独特性,但也难免会受到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具有其局限性。

——摘编自高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其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个实例进行佐证。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网络反腐”已成为当下搜索热词。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确立官员监察制度。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
A.御史大夫
B.刺史
C.中书省
D.都察院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灭六国而一统天下后,在中央设置御史大夫作为丞相副贰,辅佐丞相治理天下,同时监督各级官吏。御史大夫之下设有皇帝直接任命的御史中丞、侍御史、监察御史等官,由其组成御史府。在地方设置监郡御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吏,同时向上级推荐人才。御史府的建立和地方监察官员的设置,标志着监察制度的建立。

——摘编自张国安《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   隋唐时期和宋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官僚系统进一步完善,监察制度也随之日益完善。唐代的监察机构分为谏官组织和御史台两部分。谏官负责规劝皇帝,御史台负责监察百官。御史台实行分署办公,成立台院、殿院、察院,三院在御史大夫(御史台长官)率领之下各司其职,构成一个严密的中央监察系统。宋代实行台谏合一制度,除了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外,还有皇帝派遣的“通判”负责对各州官吏的监察。元代比较重视监察制度的规范化,制定了一整套监察法规,如《设立宪台格例》是中国监察制度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中央监察法规。

——摘编自汤建华、宋晓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及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建立监察制度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宋、元三代监察制度发展完善的表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