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隋代在其监察机构台院设御史若干员,官员职位是从六品,但他们负责纠举百官参与审判,有权直接向皇帝参奏。殿院设殿中侍御史若干,从七品,主要职责为纠察朝会时百官的言行,并且负责推按狱讼、监察和巡视京城仓库及驻屯京师的诸卫和禁军。材料可用来说明隋代台院监察的特点之一是
A.职责广泛
B.越级行政
C.位卑权重
D.独立执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据记载,西汉的刺史不仅要熟知国家各种法令,还要穿着特定服饰、坐着专用马车,每年定期到自己的监察区出巡,并“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由此可知,西汉刺史
A.成为一级地方长官
B.具有职责明确的专职性
C.随意处罚违纪官员
D.拥有位高权重的权威性
2018-07-12更新 | 298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唐代之前的谏官隶属于宰相,“以绳纠天子”;北宋的谏官开始纠弹宰相和百官;明洪武十五年裁谏官,“唯设六科给事中以监察六部及百官”。这一进程表明
A.谏官职责趋于明确
B.宰相权力受到制约
C.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D.监察制度走向成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中国古代为监察和约束官员而设计出了相应的制度。以下官职的设置能体现此目的的是
A.秦朝丞相汉朝中书令B.秦朝太尉唐朝节度使
C.秦朝御史大夫宋朝通判D.宋朝枢密使明朝殿阁大学士
2018-06-29更新 | 143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宁都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十月月考翠微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在西汉,刺史每年8月“巡行所部郡国”,郡守“常以春行所主县”,“秋冬遣无害使”审察案情,至于临时突击督察,大多发生于突发的案情或农民起义的发生。如武帝时派绣衣御史去镇压农民起义,派遣司隶校尉“补巫蛊,督大奸猾。"这说明西汉时期
A.基本继承了秦朝的监察制度
B.监察方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C.刺史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
D.汉武帝扩大了郡守的履职权限
2018-05-31更新 | 1212次组卷 | 1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汉代御史大夫为副丞相,主管监察。唐代设御史台,实行三省、六部、一台的政治制度。御史台分左右御史,分别监察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和州县地方政府。这一变化
A.表明监察权脱离相权而独立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C.推动了官僚政治体制的形成
D.有利于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从秦朝开始就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从秦至明清,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因此出现监察官员乃至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这种现象无法逆转的根本原因是
A.监察体制的效能有限B.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只是帝王的耳目
C.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的D.监察官员能力有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从汉武帝征和四年一直到三国魏晋时期,司隶校尉都是监督京师和京城周边地方的秘密监察官,汉武帝时同时将郡国豪富迁徙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A.司隶校尉监察使郡国力量逐步削弱
B.监察制度是解决郡国体制的主要方式
C.豪富家族成为维系政权的政治支柱
D.强干弱枝是巩固专制集权的重要措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这条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B.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C.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D.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北宋《通考职官志》记载:御史中丞“无正员,以两省给、谏权”。《宋史张观、买黯传》载:“(张观)以给事中,权御史中丞”“(买黯)迁给事中、权御史丞中”。这说明北宋
A.行政体制渐趋完善
B.监察机构职能发生转变
C.监察机构形同虚设
D.监察官员多为他官兼任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