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推恩令”实施后,大量侯国归郡统辖;汉武帝还在华南和西北新置郡县。为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督,汉武帝
A.频繁更换宰相B.设立内朝C.实行察举制度D.设置刺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汉武帝时期,分全国为十三州部,中央在每个州设立剩史一名。刺史没有固定的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辖域,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就。其时,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镇压诸侯谋反B.监察地方政治
C.参与中央决策D.管理州县事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汉武帝设刺史,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
A.分割地方权力B.对地方官的监察
C.发挥文官作用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
2020-12-26更新 | 685次组卷 | 53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必修一复习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洪熙元年(1425年)明朝开始设置巡抚,主要负责巡视地方、抚安军民、提督军务。巡抚在沟通中央与地方、加强行政效能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巡抚的制度化进程较快,制度化程度也较高。由此可知此时巡抚
A.设置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B.反映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C.仍是中央官没有实际权力D.从监察官外化为行政官员
2020-12-2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五市十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朝时大理寺是全国最高审判机关,但关乎死刑判决等重大问题需由御史中丞(中央监察机关负责人)与刑部侍郎、大理寺卿一起,组成“三司推事”,类似近代的特别法庭,并把会审的结果报皇帝审批。这说明唐朝
A.司法与监察有机结合B.大理寺权力已经旁落
C.监察机构丧失独立性D.司法制度走向近代化
2020-12-15更新 | 122次组卷 | 28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理科实验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汉武帝时期,所设刺史品秩仅600石,但因代表中央,故能以卑临尊,监察品秩2000石的郡太守和王国丞相。由此可见,当时刺史制度
A.加强了中央集权B.导致了尊卑失序
C.造成了藩镇割据D.削弱了丞相权力
8 .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废止“田里不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郡国的管理,把全国除了三辅、三河和弘农以外的地区分成了十三个州部、中央在每个州设立刺史一名,负责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是如何摧毁奴隶主贵族特权,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的影响。
9 . 贞观初年,唐太宗签署征兵18岁以下男子的敕书,门下省给事中魏征不肯属敕,结果皇帝的敕书作废。宋仁宗提拔才能平庸的外威,台谏官包拯等集体谏诤,只得作罢。这说明
A.君臣认可共定国事治国原则B.唐宋监察制度成效显著
C.杰出人物可以削弱皇帝权力D.唐宋时期大臣权力增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宋英宗欲提拔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
A.皇权专制得到加强B.选官制度的随意性
C.监察制度效能有限D.封驳官的识人不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