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神宗时规定在尚书省都司专门设立御史房,用以记录御史是否尽职,并有权向皇帝上奏御史失职情况,皇帝以此决定对其升贬。宋朝此规定
A.有利于防止御史滥用职权B.标志着监察制度的完善
C.表明尚书省转为监察机构D.说明御史已威胁到皇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研究发现,中国古代地方官员的名称有些听起来不像常设官员,其名称往往带有动词。比如刺史,“刺”即刺探,其本意为临时派出,后演变为州牧;比如行省长官“行中书省事”,意指临时行使中央特派之事,后变成固定的地方官;比如巡抚,意指代皇帝巡行地方,后巡行变为常设。这表明
A.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具有随意性
B.临时委派的做法杜绝了地方割据的出现
C.监察是中国古代地方官员的主要职责
D.王朝政府注重协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2021-01-01更新 | 926次组卷 | 63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灵山县新洲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汉武帝设刺史,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
A.分割地方权力B.对地方官的监察
C.发挥文官作用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
2020-12-26更新 | 685次组卷 | 53卷引用:广西玉林市育才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唐代沿袭隋制在中央设御史台为全国最高监察机关,置御史大夫为台长;御史中垂为副职。御史台下属有台院、殿院、察院。御史大夫、中垂及三院监察官各有其执掌,职责分明。这一制度
A.强化了地方对中央的制衡B.有利于监察职责的明朗化
C.消除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D.淡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020-12-17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崇左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中国古代王朝为加强对封建官僚的监督,建立了相对独立于行政系统的监察系统,在中央和地方均设监察官。下列选项中两个官职均有监察职能的是
A.御史大夫、通判B.三司使、刺史
C.枢密使、按察司D.御史大夫、节度使
2020-11-29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梧州市岑溪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秦朝时,各郡每年必须定期向中央报告本地的租税收入、户口统计、治安情况,此即上计制度。该制度
A.意在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保证了秦朝的长治久安
C.调动了地方生产积极性D.增加了秦朝的赋税收入
2020-11-24更新 | 233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天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不断加大反腐的力度,“既打苍蝇,又打老虎”,我国古代与反腐倡廉相关的制度建设不包括
A.西汉:刺史制度B.唐代:御史台
C.宋代:提点刑御史D.元代:行省制
8 . 下列机构,属于监察体制的有
①御史大夫②刺史③御史台④都察院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唐御史中丞宋璟,常常在朝堂之上评论朝廷得失,为幸臣所不容,武后曾先后三次敕璟外任,璟以“御史中丞非军国大事,不当出使,恐不乖朝廷故事,请不奉制”。对此,武后亦无可奈何。这说明
A.女性执政受到质疑B.监察权具有独立性
C.御史制度存在弊端D.专制皇权遭到削弱
10 . 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注重对权力的监察制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经历了悠久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完整的制度和严密的法律体系。……由于监察主要以官为对象,因此在官僚制度取代世卿制度以后,监察制度才获得了独立的发展。……几属立法、人事、行政、经济、军事、司法、文教、礼仪、祭祀等均纳入监察的职掌范围。正是由于监察机关对国家的稳定起着一定的作用,历代统治者均极为重视。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材料二   清政府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虽然它仍然规定“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但它首先要求“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均守钦定宪法,以期永远率循,罔有逾越”;其次规定不经议院议决,君主就不能颁布法律,“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君主也无权“以命令更改废止”。这种一切权力都是法律监督对象的宪政观念的诞生、传播和逐步被接受是法律监督近代化的最大成就。在传统的监督体制中,监察机构独立承担着整饬吏治的职责。近代逐步确立了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综合监督体制和分权制衡的法律监督原则。随着报纸、电台等新式传媒工具的出现和“庶政公诸典论”等立宪指导思想的公布,“庶人不议”的禁令解除了。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专制出现了松动,人们第一次可以合法地指陈时政,议论国事。同时“党禁”的解除使得政党政治第一次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这些新生事物为中国法律监督体制注入了新的活力。

——摘编自刘双舟《简析我国法律监督体制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监察制度的主要变化。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代中国监察制度建设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