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下表是不同史籍关于汉代刺史的记载,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此时的刺史(     
A.是拥有实权的地方官B.拥有固定的办公府衙
C.是隶属于丞相的官员D.主要职责是监察地方
2021-08-1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夫纠察之官,是持邦宪,耳目之任,以司君听。”据下表可推知,唐代
时代监察官事迹
唐高祖万年县法曹孙伏伽诚直,指陈得失,无所回避,被提拔为侍御史
唐太宗待御史张行成“纠劾不避权威”,为官员所忌惮
唐代宗苏州刺史李筠觐见代宗“敷奏样明,不事权贵”,留任御史大夫

A.监察制度已逐渐完善B.监察利于推动社会治理
C.监察职能发生了变化D.监察官员社会地位尊崇
2021-12-1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所示是唐朝中期对御史工作流程的两项规定,这两项规定在中晚唐大多数时期得到严格执行。由此可知,中晚唐时期
规定具体内容
进状御史在弹勃官员的需要将弹劾状交由中书门下审核,不再直接呈给皇帝
关白御史在弹劾之前需要将弹劾案件先告知御史台长官,得到其同意

A.官僚体系运行更加成熟B.监察机构地位得到提升
C.中枢权力实现有效制衡D.君主专制程度有所弱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为唐代谏官制度相关概况。据此可以推断出唐朝
   在朝廷设立专门“谏官”,即门下省的谏议大夫职掌就是规谏皇帝,谏的方式有五种:讽谏、顺谏、规谏、致谏、直谏。
唐玄宗时期遣使巡按诸道时,除告诉他们应该巡按的内容外,强调说“必将正其源流,弘彼纲目,不可总此琐碎。扰其吏人,应是州县常务,事非损益者,使人更不干预。”
唐宪宗时期白居易任“谏官”时期,写了大量奏章,对官员任命、藩镇事务、和籴利害、减免租税、地方官进奉、州县禁囚、罢废兵马等提出意见。

A.注重提高地方行政效率B.实现了监察制的全覆盖
C.中枢决策机构逐渐异化D.朝廷内部出现再次分权
2022-01-07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夫纠察之官,是持邦宪,耳目之任,以司君听。”据下表可知,唐代
时代监察官事迹
唐高祖万年县法曹孙伏伽诚直,指陈得失,无所回避,被提拔为侍御史
唐太宗侍御史张行成“纠劾不避权威”为官员所忌惮
唐代宗苏州刺史李栖筠觐见代宗“敷奏祥明,不事权贵”,留任御史大夫
A.监察制度已逐渐完善B.监察官最受皇帝重视
C.监察职能产生了变化D.监察有助于社会治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为唐代谏官制度的演进概况。它反映了唐代
A.中枢决策机构出现异变B.实现了监察制的全覆盖
C.朝廷内部出现再次分权D.固定为专职的监察机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监察制度是中央集权体制下的一项重要内容,下表是有关秦汉时期监察制度的相关记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文献文字记录
《史记.秦始皇本纪》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御史)
《汉旧仪》惠帝三年,相国奏遣御史监三辅、郡
《通典》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出刺并督监察御史
《汉书,百官公卿表》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

A.秦汉时期的监察官吏地位很高
B.秦汉时期的监察防止了宰相的独大
C.秦汉时期的监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D.秦汉时期的监察体系十分完备
2021-06-2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信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是元代设置的地方监察机构,反映出元代
至元六年
(1269年)
初设四道提刑按察司
(继承金朝制度)
分轮巡按,半年一次;
提纲刑狱,监察官吏。
至元十九年
(1282年)
形成二十二道提刑按察司
(陆续增加、调整、拆分)
至元二十八年
(1291年)
二十二道肃政廉访司
(提刑按察司改制)
分道监察,常驻治所;
监察民事、钱谷、官吏。

A.政局动荡导致政策波动B.中央与地方矛盾不可调和
C.地方行政体系日渐混乱D.中央加强对地方有效监管
2021-05-11更新 | 594次组卷 | 9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下表是西汉时期州刺史权力的嬗变过程。据此可知
A.地方行政机构发生变化B.刺史丧失地方监察职能
C.汉代社会问题不断暴露D.诸侯王国问题彻底解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下表反映了秦汉两朝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
文献文字记录
《史记·秦始皇本记》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御史)
《汉旧仪》惠帝三年,相国奏遣御史监三辅郡
《通典》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出刺并督监察御史
《汉书·百官公卿表》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

A.地方监察官员位高权重B.鼓励官员间相互监督
C.地方监察制度日趋严密D.重视考核官员的德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