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汉武帝时设刺史在所统辖的一州中,可以弹劾禄秩两千石的郡守,但刺史往往以“朝臣之卑者充之”,禄秩仅六百石。这一制度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官员勾结B.加强中央集权C.保证吏治清明D.完善监察制度
2021-07-30更新 | 289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汉代,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曾一度出现“名公巨卿,以能致贤才为高;而英才俊士,以得所依秉为重”的现象。能够保障辟召制度有效运作的是
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B.监察体系的改进
C.郡国并行制度的完善D.察举制度的实施
2021-06-13更新 | 15815次组卷 | 120卷引用:新疆昌吉州阜康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宋朝监司是地方高层政区的统领机构。御史台、谏院为中央专门监察机构,对监司等地方各级官员有按察权力,同时还掌管监司的考课、复核工作。这一体制
A.维护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B.开启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C.有利于加强地方吏治建设D.铲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唐太宗亲手拟定的《司门式》规定:“其有无门籍人有急奏者,皆令监门司与仗家引奏,不得关碍。”让警卫护送上访者面见皇帝。唐代名臣颜真卿评价这一举措,“所以平治天下,正用此道”。“此道”是指
A.主动听诉的制度设计B.谏议监察制度日趋完善
C.开放包容的社会气象D.提出“君舟民水”的思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秦朝及以后,历代监察官多是职位低的官员监察职位高的官员,如汉代刺史是以六百石的职位监察一千石的郡国守相,唐代巡视各道的监察御史也仅为正八品。这种做法
A.意在防范监察官员独断专权B.有利于监察效果的提升
C.体现了皇权下移的开明统治D.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管辖
2020-12-17更新 | 278次组卷 | 32卷引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秦朝时,各郡每年必须定期向中央报告本地的租税收入、户口统计、治安情况,此即上计制度。该制度
A.意在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保证了秦朝的长治久安
C.调动了地方生产积极性D.增加了秦朝的赋税收入
2020-11-24更新 | 232次组卷 | 20卷引用:新疆乌苏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在夏商周时期就已经萌芽,秦汉时期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完整的监察体制,隋唐时期形成了较为严密的监察网,宋元时期得到强化,出现了独立机构―谏院,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在古代中国,君主要想统治一切,就必须依靠官僚集团来实现;同时君主也需要对内外官僚进行严密控 制,这就需要一种督察百官的力量。同时,为避免君主在用人行政方面出现重大失误,需要设立一个机构来进行协调和制衡。我国历代监察都实行独立垂直的管理体制,不对地方行政长官负责。历代王朝都把监察官员视为防止官吏腐败的最后一道防洪堤,故而对他们委以重任。监察官员是“秋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

——整理自蒋云贵、戴正良《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借鉴意义》

材料二   根据宪法规定,国会通过法律,必须得到参、众两院的同意。两院通过的法律,如果总统不同意,可以行使否决权,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还有搁置否决权。总统及其政府的活动经费必须由国会通过预算法案,国会可以2/3的多数票推翻总统的否决权,国会可以弹劾总统,国会与外国签订条约、任命联邦高级官员须经参议院同意。联邦法院法官由总统取得参议院同意后才能任命,国会可弹劾法官,可通过法律来决定法院的编制,联邦最高法院对国会通过的法律和总统发布的命令有权进行司法审查并宣布违宪 而使之无效。 美国所实行的三权分立与制衡不是简单的权力再分配,也不是简单的权力之间的制约,而是在动态的权力运作过程中体现各自的价值,展现各自的权威,实现相互的协作。它对于维护美国资产阶级利益,调整不同利益集团的冲突,防止某一个人和某个集团的独裁,保障公民权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也造成了权力的效率低下、权力的相互倾扎、全力配合的缺失。

——摘编自魏海群《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建立监察制度的原因及对该制度的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权力制衡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监察体制与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区别。
10 . 汉百官朝会,一般接席而坐,但尚书令、司隶校尉、御史中丞在朝会时均专席而坐,以示皇帝优宠,史称“三独坐”。“三独坐”的出现
A.表明皇权进一步发展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完善了封建官僚体制D.实现了思想统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