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举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20-21高一上·湖北·期中
1 .        冲破了       造成的“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封闭局面,使出身寒微的知识分子也有可能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获得从政机会。题中横线处应分别填入(       
A.九品中正制、科举制B.科举制、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察举制D.科举制、九品中正制
2020-11-18更新 | 242次组卷 | 5卷引用: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北京专用】
2 . 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C.扩大了统治基础D.实现了选贤任能
2020-11-04更新 | 356次组卷 | 58卷引用: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2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对于任何统治来说,智力精英都是最危险的潜在反叛力量.(科举制)利用人性弱点而成功地摆平了智力精英集团。”这说明科举制
A.扩大了统治基础B.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C.确立了皇权的统治地位D.根除了潜在的反叛力量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武则天对科举考试的创新有
①开始分科考试   ②开创殿试   ③开创武举   ④实行诗赋取士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十人为进士;复于百数十人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由此可知科举制
A.能够选拔优秀人才
B.逐级考试逐层选才
C.选才任用比例很高
D.官员选任公平公正
7 . 《新唐书》记载:“(卢商)蚤孤,家窭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从此记载可看出唐代
A.科举制体现了九品中正制的原则B.科举制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C.选官偏重人才品行D.进士科是步入仕途的唯一途径
2020-09-08更新 | 743次组卷 | 16卷引用:滚动综合测评2(第一~三单元)-【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19-20高一上·山东济南·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据统计,唐朝宰相共有36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士为24人,占6%。这在历代汉人建立的王朝中是较为罕见的。这说明唐朝
A.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B.避免了民族间的战争
C.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D.致力于商业贸易发展
2019-12-29更新 | 165次组卷 | 5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讲)
9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
A.选拔方式日益公开
B.具有很强的民主性
C.适应了阶层关系变动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019-11-11更新 | 335次组卷 | 18卷引用: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达标检测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0 . 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世卿世禄制D.科举制
2019-11-06更新 | 680次组卷 | 50卷引用: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单元同步练习卷: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