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举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南宋人王栐说:“唐末进士不第,如王仙芝辈倡乱,而敬翔、李振之徒,皆进士之不得志者也。……故圣朝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作者认为宋代科举制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B.促使社会底层好学上进
C.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D.误导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图为史籍中关于唐代官员的出身的详细统计(单位:人)。据图中信息可得出的结论是,唐代
A.科举制只是九品中正制的翻版B.科举制并没有真正实施
C.出身门第依然是选官重要标准D.科举制为选拔士族而立
3 . 下列诗词与中国古代选官任官制度一一对应正确的选项是
①举孝廉父别居,举秀才不知书   ②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③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④龙生龙,凤生凤
A.察举制;世袭制;科举制;军功制
B.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世袭制
C.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世袭制;军功制
D.世袭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军功制
2021-10-11更新 | 553次组卷 | 16卷引用: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备课综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两汉和魏晋时期,士子必须获得地方官员及世族豪门的推荐才能参加考试。而唐代规定,士子自带一种叫做;“牒”的身份证明即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地方政府不能压制。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代
A.贵族政治淡出历史舞台B.选官制度不受身份限制
C.血缘贵族特权已被取缔D.人才选拔机制渐趋开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有学者指出:“在中国要写得一篇响亮的文章或写得一手能上朝的好字,必需有闲、钱、名师指导、十年寒窗等等社会条件的支持才有希望。终年胼手胝足为孝敬肚皮而忙碌的一般农民,怎易到达这种地步?”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科举考试以出身、学识等为依据B.历代科考无家道贫寒、苦读登仕者
C.农民阶级不具备科举中第的条件D.科举平等性受文化、社会级差制约
2021-09-08更新 | 1063次组卷 | 28卷引用: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单元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选必一同步测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
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
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
2021-06-13更新 | 15593次组卷 | 128卷引用:专题02中西方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地区专用)
7 . 张鸣在《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中说,随着科举制的推行,原来统治乡村世界的精英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对门第的看重,过渡到对文化的看重。……读书人学诗的越来越多,书成为一种商品,……能诗的人即使没有官位在乡村也能得到尊重。这表明科举制
A.使诗歌在全国走向全面繁荣B.冲击了乡村的门阀政治根基
C.改造了乡村的文化结构D.加强了中央对思想的控制
2021-06-02更新 | 2010次组卷 | 26卷引用: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高二历史分层训练AB卷(选择性必修1)
8 . 纪宝成教授认为“就形式而言,八股文也有其特殊功能,一是防止作弊,二是易于考官评审,三是更能考验出考生的文字功底”。如果仅从考试的角度来说,八股文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是
A.公平取士和选拔真才矛盾的产物B.封建专制与士人自由斗争的产物
C.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对抗的产物D.传统儒学和程朱理学妥协的产物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统治者对科举考试非常重视,宋太祖决定在殿上举行复试,加在省试之上,使科举取士变为解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逐级升考拔录,比较严格。逐渐取消了唐代以来举士时在品行、职业、服纪等方面的限制。宋太宗定制,举人若与考官有亲戚关系,则别置考场考试。王安石任宰相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规定进士考试为四场:一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殿试仅考策,限千字以内。

——摘编自贾志扬《宋代科举》

材料二   18世纪以前,欧美各国文职官员的选用、任用方式导致任用私人,带来结构性的贪污腐败,因政党更迭而大批撤换行政官员还会引起周期性的政治震荡。而科举制实行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政权向平民开放,标榜公开取士,惟才是举。比起贵族等级制或君主赐官制等选官制度来,科举取士无疑具有其优越性。科举考试制度标榜和体现的“公开竞争、平等择优”精神具有超越时代的特性。在西方社会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时期……法国重农主义经济学家奎奈还曾直接主张欧洲引进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科举从形式上看相当公平,同时可以保证行政管理人员维持较高的文化素质,进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因此引起西方人的兴趣并受到赞誉……英、法、德、美等国曾借鉴科举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美国家借鉴科举制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如表北宋科举考试内容表,据此可知,北宋
时间科考内容
宋初诗赋为主
庆历—熙宁初经术、诗赋、策论
熙宁—元丰经术、策论、法律
元祐年间经术、诗赋、策论、史
绍圣经术、策论
崇宁一重和经术.策论、法律
重和一宣和儒经、道经、策论、法律
A.科举考试程序日渐规范B.实用性学说逐渐受到重视
C.理学成为科考主要内容D.法家思想取得了统治地位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