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罗马的民法体系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确立了个人财产所有权和签订合同的自由权,对买主和卖主、债权人和债务人、契约、债务等作出了“无比明确的规定”。据此可知,该体系
A.消除了贵族与平民间的斗争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确立了近代社会的契约精神D.化解了帝国境内的民族矛盾
2020-07-20更新 | 1218次组卷 | 3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实验中学2021-2022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罗马共和国从无雅典那样的公益捐助制度,也不曾给公民提供必要的经济援助。罗马的官职从无薪给,且是选举而非抽签产生。由此可知
A.罗马共和国缺乏民主基础B.公民成为共和国的支柱
C.公民对政治的参与受限制D.精英统治利于社会进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民法大全》中规定:一切债务,由于以应给付的物消偿,或经债权入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而消灭。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代为消偿,……债务人仍免除其债务。主债务人清偿时,替他作保的一切人因而免去其债务,相反的情形也一样,即若保证人清偿,不但他本人而且主债务人也免去其债务。这此规定主要是
A.界定了债务人的职责B.保障了债权人拥有的权利
C.明确了担保人的职责D.提供解决债务纠纷的依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观点认为:《十二铜表法》中说“人民对于最新情况的投票就是法律”,没有比这句话更能体现出法律中所发生的革命了;它使罗马自神的法律中解放出来,法律成了一项人类的工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其中“人民”是指罗马帝国的自由民
B.成文法一经产生便不可更改
C.罗马法对宗教改革起到直接推动作用
D.罗马法中蕴含人文主义精神
5 . 阅读以下材料,了解西方古代近代关于法律与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

材料一: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材料二: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所有的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这是直接民主,与我们今天的代议制民主不同。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构是国家立法机关,独立行使立法权,并与其他两权即司法权和行政权相互制约与平衡。

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四:“本宪法所授与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织之。……行政权属于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同任副总统之任期亦然,大总统与副总统,应依照手续选举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希腊和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在民主形式、民主范围、参政方式上的不同。
(3)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分析材料三和材料四所在国家民主政治体制的确立对两国发展产生的相同影响。
6 . 布赖斯勋爵在评价《十二铜表法》时说:“不存在任何法学问题它没有涉及;罕有一个政治科学的角落,它的光芒未曾照临。”布赖斯勋爵做出上述判断的依据是,《十二铜表法》
A.调和社会矛盾,维系了帝国统治B.涉及领域众多,贵族权力受限
C.条文明晰,公民权益得到了保护D.重塑罗马政治秩序,影响深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在中世纪末期的西欧,除英国外,都以罗马法典为基础形成法律,而且指出,英国为了私法的进一步发展,也参照了罗马法的诸原则。这表明          (  )
A.彰显了人生而平等的精神B.复制了罗马法的私法内容
C.复兴了罗马法的立法原则D.否定了宗教法庭的合法性
8 . 公元12-16世纪欧洲各国和自治城市兴起了研究罗马法的典籍,并将其基本原则和概念适用到法律实践中去的学术运动,史称“罗马法复兴”。罗马法中有关调整物权和契约的法律十分发达,这能说明罗马法是建立在古罗马
A.幅员辽阔的疆域之上
B.发达的私有商品经济之上
C.复杂的阶级关系之上
D.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之上

9 . 材料一 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罗马的法律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

法是一种自然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

——西塞罗

礼义法度者,是圣人之所生也……圣人积思虑习伪,故以生礼义而起法度。……故顺情性则弟兄争矣,化礼义则让乎国人矣。

——荀子

材料二 唐代统治者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唐律继承了古代立法传统,“以礼入法”,然后将各种法规熔为一炉,采取了刑事立法的形式,全部律条都围绕着“罪”和“刑”分别加以规定、解释。唐律规定了严惩十恶,依次为: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唐律还规定如果赃证已经明确,“理不可疑”,犯人即使不招,也可根据犯罪事实进行判决。《唐律疏议》成为以后历代刑律的蓝本,也是中国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中华法系以自己独特的风采影响着亚洲与其有交往的各地,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叶孝信《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和西塞罗关于法律的认识有什么不同?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比较罗马法系和《唐律疏议》代表的中华法系的区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公元前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判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居民中挑选50名陪审员,组成审判团参与审判。由此建立起来的陪审制
A.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B.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
C.反映了罗马政体的改变D.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
2019-01-30更新 | 2985次组卷 | 46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