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古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一部具有世界眼光、记述当时中华民族所知的那个世界的历史。在《史记》中,司马迁记述了朝鲜、越南、印度以及中亚各国的历史。

史学界认为,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425年)是第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史学家,所著《历史》是西方最早的一部“世界史”。……他笔下的世界,除希腊本土外,还包括了西亚、北非、黑海沿岸、地中海沿岸、意大利等许多地方。

——张广勇《全球通史·导论》

材料二   美洲作物引进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甘薯、马铃薯这样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的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果蔬,又有烟草、陆地棉(美棉)这样的嗜好作物和衣被作物,总数超过二十种。……在不长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究其原因,与明清以来人口急增导致的人地矛盾加剧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王宝卿《明清以来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   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称“夷”(未开化的野人)。鸦片战争前人们认为西方的科学技术是“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鸦片战争后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演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

——王中禄《天朝上国的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世界文明所呈现出的特点。并用古代中国、希腊和罗马的政治文明印证这一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外来作物的传入引种对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人们对西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人们态度变化的原因。
(4)通过对材料“东西方文明”历史现象的探究,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2016-12-12更新 | 1634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2 . 战胜高卢人后,凯撒(前102年—前44年,罗马统治者)在盛大的凯旋仪式里牵着高卢人走,把他们牵进了元老院;高卢人脱下了长裤子,却穿上了……阔边长袍。对上述材料的正确理解是
A.为罗马法的起源提供详实的史料支撑
B.此时罗马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
C.凯撒牵着高卢人走进元老院时,其阶级属性发生了本质变化
D.“脱下了长裤子,却穿上了……阔边长袍”主要指其被赋予了罗马公民权
3 . 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自古至今,法律都起着保障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材料一 “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和罗马法不相符合。”                                      ——马克思
(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马法在当时的作用。
材料二 中世纪后期,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在简单商品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变化发展了的社会经济条件,要求产生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法律上层建筑,极需有新的“私法”(即民法)来调整层出不穷的民事法律关系。而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代表的罗马法恰好是一种完整地体现简单商品生产的法,它对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例如所有权、债权和契约等等,都做了极为详尽的规定。因此,这种法律正好符合促进新兴资本主义形成和巩固的历史要求。15~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到19世纪初,则更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        ——摘编自李雅书 杨共乐《古代罗马史》
(2)依据材料分析罗马法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 国与国之并立而有交际;人与人之相处而有要约,法政所由立也。中国惟不讲此学,故外之不能与国争存,内之不能使吾民得所。夫政法者,定国之本也。……故今日之计,莫急于改宪法。必尽取其国律、民律、商律、刑律等书而广译之。——梁启超《变法通议》(3)简述以上材料所反映的梁启超的法治思想。分析梁启超法治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材料四: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4)材料四反映了怎样的思想?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具体史实说明我国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

4 . 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做一些比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古代中国古代罗马
①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秦国商鞅变法(前356年)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前451年)
②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罗马统一意大利(前270年左右)
③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前202年~公元184年)罗马强盛时期(前201年~公元192年)
④公元3世纪汉末混乱,三国鼎立(182~280年)西晋统一王朝(280~316年)罗马“三世纪危机”(192~284年)罗马帝国中兴(284~336年)
⑤公元4世纪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东晋南迁(317~420年)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年)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
⑥公元5~6世纪南北朝对峙(420589年)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概括①至⑤各个时期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历史特征。

(2)比较①至⑤时期两国历史发展的特征,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再比较其历史轨迹及变化节奏,你又有哪些发现?在此基础上,你有何进一步的理论认识?

(3)第⑥时期中国和欧洲的历史走向有何不同?试从制度层面分析中国出现这一走向的主要原因。

2016-12-12更新 | 2429次组卷 | 14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罗马人的观念里,法律应该是不断发展的,以适应变化的情况,但不要变动太大。要用法律和客观的判断而不是个人的心血来潮来调和社会的各种关系……罗马法律也促进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这反映了罗马法
A.保持习惯法传统
B.强调维护民主法制的重要意义
C.崇尚自由和理性
D.追求客观公正地解决现实问题
2016-11-03更新 | 137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线上检测(实验班)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罗马共和国早期的法律是一整套不成文的习惯,被认为是罗马遗产的一部分,只适用于罗马市民。……社会地位低下平民鼓吹把习惯法以书面的形式固定下来,以综合的成文规则来解决存在的疑问。这就是后来人民大会通过的《十二铜表法》。……这种法(万民法)被认为是一切文明社会法律的一部分。这些规则同样适用于公民和外邦人。
——摘自邓正来主译《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材料二 罗马法中,诉讼的基本分类之一是对物之诉(讼)和对人之诉(讼),……早期英国法学家了解并熟悉这种对诉讼上的划分用来区分不同种类的财产。大致说来,土地和附于其上的权益是为不动产,其它则可归于动产一类。……这种由诉讼种类的区分进到物本身的分类经历了漫长的时日,而其起点为罗马法上的概念是没有疑义的。
——摘自梁治平《英国普通法中的罗马法因素》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罗马法的发展经历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发展原因分别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诉讼种类由罗马法发展到英国普通法发生的变化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2016-12-13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西玉山县一中高二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了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的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对上述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①罗马调整相关法律条文的初衷是缓和社会矛盾     ②法律的调整实现了罗马贵族与平民权利的平等   ③法律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平民的要求   ④法律的调整反映出维护社会成员的平等是罗马法的重要社会功能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通过对人类古往今来诸多文明的研究比较,提出了“挑战——应战”模式来解释文明的起源。他把自然界对人的刺激和人对人的刺激统称为挑战,把人对自然挑战的反应和人对人挑战的反应统称为应战。
——据汤因比《历史研究》
(1)阅读材料一,用“挑战——应战”模式说明罗马法的发展演变。
材料二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美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
材料三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历史。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西方文明,西方的冲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和政治,注入了引起现代化并导致永久性变化的力量;面对这一冲击,中国作出的回应是逐渐引进“永久性变化”的要素的同时,背弃传统的“周期性变化”模式,走上现代化道路。
(3)阅读材料三,用史实说明,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和政治发生的变化。
材料四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对世界文明的未来发展及走向,费孝通先生概括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4)材料四中,两人各提出了怎样的文明发展观。试各举一例说明。
2016-11-17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山西怀仁一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9 . 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对婚姻的定义是“男女之间的结合,是终身的结合,是人法和神法的结合”,这就改变了罗马法中原有的“允许离婚,且不需要什么特别理由和手续”的现状。这一变化说明(   )
A.罗马法实现了男女平等B.罗马法限制了婚姻自由
C.自然法对罗马法的完善D.基督教影响罗马法内容
2016-06-2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四川新津中学高二4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对婚姻的定义是“男女之间的结合,是终身的结合,是人法和神法的结合”,这就改变了罗马法中原有的“允许离婚,且不需要什么特别理由和手续”的现状。这一变化说明
A.罗马法注重保护妇女权益
B.婚姻制度逐渐走向世俗化
C.私有财产受到罗马法保护
D.基督教丰富了罗马法内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