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当时有三大阶级、六种力量,它们对议会改革的态度也不同。但是在多方力量的博弈过程中,其结果却日趋明朗,即保守势力逐步退让,改革势力逐渐掌握实权,最终开始变革。在这几大势力之中,首先是工业资产阶级。政治地位与经济实力的极大差距使得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议会中出现能代表其利益的议员。另一股资产阶级力量是一批工业革命之前就存在的旧“中等阶级”,包括商人、业主、批发商、作坊主以及知识界人士和自由职业者。他们饱受工业革命的冲击,最先开拓群众性议会改革运动。工业革命尚未完成,手工工场仍在运行,这使得在工人阶层中,存在产业工人和手工工人。产业工人组织性更强些,又直接和工业资本家对抗,所以工会运动是他们斗争的主要方式。另一支重要力量是手工工人和工匠,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他们的经济地位每况愈下,要求变革的呼声也就经久不衰,最根本的政治要求是普选权。

                                   ——摘编自冯春《论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二 20世纪的最初十年(1901-1911),是清王朝的最后十年。这是一个内忧与外患交加、危机与生机并存的特殊时期。面对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救亡图存是各个阶层的使命。清政府为挽救自己的统治地位,也被迫下诏变法修律,进行改革,并且于1905年和1907年两次派朝廷重臣出洋考察,拉开了清末立宪运动的序幕,从而推动了中国法律近代化的进程。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主宪发端于戊戌时期,兴起于20世纪初,湮没于民主主义革命浪潮。以往,人们研究较多的是作为政治运动的清末立宪,尤其是其以立宪抵制革命的一面。对于清末立宪在中国民主近代化中的地位,对于晚清法律改革的影响,往往语焉不详。针对开国会这一旧问题,在1907年秋至19111月尤其是在1910年,以立宪派人士为代表,各省咨议局为阵地,先后进行了四次请愿活动。形成了国会请愿的热潮。规模越来越大的国会请愿运动,对清廷的统治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引起当权者的极大恐慌,最终请愿运动在清廷的镇压下偃旗息鼓。

       ——据柴松霞《出洋考察团与清末立宪研究》摘编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国议会改革运动与清末国会请愿运动的特点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结果不同的原因。
2020-04-0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质量监测卷六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首先是《权利法案》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了无可能。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首先,和西方大多数国家不一样,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其次,“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属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再次,由于合众国直接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因此这种联合的程度和方式作为一种标志,不仅划分了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组织和结构的形式,而与其他任何国家不同。

——摘编自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材料三   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作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法国就确立起议会制度,不再发生革命了,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权利法案》使英国的王权发生了什么变化。18世纪,英国王权是如何被进一步限制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后的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述法国代议制建立的特点及成因。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伯里克利…将权力转移到由全体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手中。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它一年召开40次例会,如果需要的话,还召开临时会议,不仅解决一般政策问题,而且还为政府在外交、军事和财政等一切领域的活动作出详细决定。伯里克利还规定大部分公职实行薪给制,使贫民有可能担任公职。另外,他还建立许多由陪审团作最后决定的民众法庭,陪审法官由抽签产生,所有公民都可担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首先是“权利法案”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了无可能。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首先,和西方大多数国家不一样,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其次,“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属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再次,由于合众国直接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因此这种联合的程度和方式作为一种标志,不仅划分了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组织和结构的形式,而与其他任何国家不同。——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材料四   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作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法国就确立起议会制度,不再发生革命了,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1)依据材料一,概括伯里克利为完善雅典民主制度采取的措施,并指出实行这些措施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权利法案》使英国的王权发生了什么变化?18世纪,英国王权是如何被进一步限制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后的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原因,并分析该制度的特点。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试述法国代议制建立的特点及成因。
2020-04-2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从臣民社会走向公民社会,是人类政治文明史的基本演进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以君主权力独占基础上的分权辅政为基本特征。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摘编自赵沛主编《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1)请结合有关史实分别说明君主专制背景下分权辅政的两种模式。

材料二   (雅典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管理,统治者不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苏格拉底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和意义。

材料三 作为立法机构的英国议会发端于十三世纪,在中世纪是听命于国王的御用工具。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1832年议会改革打破了贵族们长期垄断的政治权力,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和选举权。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议会先后颁布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弊法》,十九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二十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

——摘编自CCTV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


(3)依据材料三,指出英国议会地位和议会权力的分配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依据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内容,根据所学知识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明代的君巨冲突中,“礼”被抗争之臣反复提及,在中国古人的观念中,“礼”与“理”二者相通,士大夫据“礼”成“理”,持守理在君上的政治价值观,理在君上观的背后支撑是天下为公观、法祖观与君德观,这三种观念在传统政治文化中具有接近公理的地位。在士大夫观念中,已将顺从与匡救并举当作理想的臣道,并不以服从人主为是。明代士大夫虽因官职不同,具体的政治诉求不同,但就朝廷公共权力的分配这一角度看去,都指向反对皇权专制极端化。主张君臣分职、共治天下。

——摘编自李佳《论明代的君巨冲突》

材料二 1837年,维多利亚继承了王位。首相墨尔本把女王寝宫中的侍官换成清一色的辉格党贵妇,诱使维多利亚在政治上采取了自由党立场。1839年墨尔本政府在下院多次遭到保守党批评,在围绕政府重要决策投票时,内阁仅获5票多数,墨尔本决定辞职并劝女王及时任命保守党(由托利党演变而来)领袖皮尔任内阁首相。不料皮尔得寸进尺,非要她遣散宫廷中的辉格党贵妇才会出面组阁。女王愤然回绝,皮尔拒不组阁。女王丈夫阿尔贝特告诫她:身为立宪君主,面对党争应持不偏不倚的超脱态度;尽量任用能在下院获得多数的人为首相。于是,女王邀请皮尔组阁,历时两年的“寝宫危机”以维多利亚的让步落下帷幕。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虚君制的逐步形成》

材料三 “民主有利于正确决策。多数人比一个人拥有更多的信息和智慧,一项政策通过多数人的认真讨论,往往会更加符合实际需要,更为周全。”(岳麓版《政治文明历程》)。而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政治上采取的是一个专制和集权的结构,其中最主要的集权就是皇权。在皇权专制的背景下,也曾经出现过汉武帝、唐太宗等一些明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君臣冲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英国政治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中国汉朝、唐朝的相关史实论证皇权下是如何保证决策的正确性的并简要评价。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君主权力的认识。
2019-08-1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首先是“权利法案”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了无可能。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首先,和西方大多数国家不一样,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其次,“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属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再次,由于合众国直接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因此这种联合的程度和方式作为一种标志,不仅划分了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组织和结构的形式,而与其他任何国家不同。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材料三   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作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法国就确立起议会制度,不再发生革命了,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四   “随着1871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的历史性宣告,一个新的统一民族国家在欧洲出现了。这个由不断改革跨入资本主义时代,又依靠武力实现了统一的德意志国家,由于扫除了历史积留下来的障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民族的活力、解放了的生产力的迅猛跳跃、国威的张扬,都表现出实现统一给德意志国家带来的历史创造力量。统一是德意志历史上的划时代转折点,有重大的进步意义。统一后德意志的经济发展是神速的,而在政治上则难以摆脱专制主义的色彩。”

——刘宗绪等著《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权利法案》使英国的王权发生了什么变化?18世纪,英国王权是如何被进一步限制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后的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原因,并分析该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述法国代议制建立的特点及成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统一的方式,并谈谈你对统一后德国政治体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的认识。
(5)如果将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请你为该组材料确定恰当的研究主题。
2019-06-2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世纪中叶以前,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居住在罗马的异邦人不能享受此法的保护,被称为公民法或者市民法,内容主要是有关罗马共和国的行政管理、国家机关及一部分诉讼程序的问题。公民法存在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为:法律的主体范围狭小、内容保守、形式主义色彩浓厚、保留大量氏族残余等。随着罗马对外征服地区的扩大,罗马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公民法不足以解决帝国疆域内出现的各种复杂的问题。在罗马逐渐形成了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这就是有名的万民法。

材料二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其著作《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和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欧美各国在不同程度上无不受到罗马法的影响。20世纪初罗马法的影响经过日本,延伸到了中国。

材料三   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金额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1694),规定每三年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己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己无可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   (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以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

——马克垚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出公元前3世纪中叶以来罗马法发生了什么变化?并指出发生变化的背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出罗马法对世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并分析其影响深远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权利法案》使英国的王权发生了什么变化?18世纪,英国王权是如何被进一步架空的?
(4)据材料四并结合1787年宪法的内容,说明美国总统的如何被“驯服”的?
2019-04-10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世界各民族、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历史发展不同,水平不同,民主的形式和途径也是不相同的。回答下列问题:
(1)雅典是古代民主政治的摇篮。简述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历程,说出雅典民主政治对后世的影响。
(2)英国是典型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其特点是什么?
(3)美国1787年宪法为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维护民主,做了哪些制度设计?
(4)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的民主被认为是“脆弱的民主”,其主要表现是什么?从背景角度分析其“脆弱”的主要原因。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早在18世纪中期,掌握政权的辉格党左翼主张议会改革,成为议会中的反对派,并发表了选举制度改革计划。19世纪初期,资产阶级激进派又活跃起来,议会改革的高潮又一次兴起。1829年,伯明翰工业家组成以阿特伍德为首的伯明翰政治同盟。此后,类似组织在其他城市相继成立,议会改革是这些组织活动的主要目标。他们还宣布同工人联合,竭力争取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支持。在群众的压力下,1830年重新上台掌权的辉格党人表示赞成改革,提出《议会改革法案》,1832年6月被议会通过,并经国王批准生效。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材料二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但没有提到开国会的具体年限。针对开国会这一旧问题,在1907年秋至1911年1月尤其是在1910年,以立宪派人士为代表,各省谘议局为阵地,先后进行了四次请愿活动。期间,各省请愿代表团赴京并成立国会请愿同志会,呈递请愿书,吁请“皇上速降谕旨……召集国会”,形成了国会请愿的热潮。规模越来越大的国会请愿运动,对清廷的统治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引起当权者的极大恐慌,最终请愿运动在清廷的镇压下偃旗息鼓。

——据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国议会改革运动与清末国会请愿运动的特点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结果不同的原因。

2018-08-25更新 | 1375次组卷 | 19卷引用:福建省永泰三中2019届高三九月份测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詹姆士二世的宗教迫害政策,着手于恢复天主教在英国统治地位的行为却触犯了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封建阶级的共同利益。因为天主教一旦恢复,他们就可能丧失在宗教改革中获得的财政地产,工商资产阶级的利益也必然受到威胁。同样的如果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就会把国家拖到腥风血雨中,由此可见,这场兵不血刃的宫廷政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的妥协……这种英国式的政治妥协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而是一种英国政治发展的常态,是一种民族特性、行为习惯和社会实践方式。罗素在论及英国经验主义时就指出,英国人承袭了典型的喜欢妥协的传统,在社会问题上,他们考虑的是改良,而不是革命。这反映了一种偏向妥协的民族特性和传统价值。

——摘编自陈晨《从1688年光荣革命看“英国式”政治冲突的解决》

材料二美国人明白自己的国家具有强烈的多元性,而它们通过制定宪法,不是要消除这种多元性,建立唯一的占主导地位的利益或价值体系。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制宪者必须在利益高度多元化的背景下通过妥协来达成某种共认,妥协的精神与原则充分的体现在了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具体来看,在宪法的制定过程中,各州代表争论得不可开交,但是其中的几对矛盾的处理,充分体现了妥协的精神,最终的宪法,没有照顾到每一个人所有的利益,因为这些利益是多元而对立的。在制宪后,许多人也发现,宪法离自己的主张相去甚远,但美国宪法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巧妙地协调了原则和妥协的关系,使不同的群体均可从中寻求满足自己利益的资源,而不必走上推翻宪政的极端道路。

——摘编自赵九州《政治是关于妥协的艺术一一以美国宪法的制订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光荣革命采取妥协方式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政治妥协的具体表现,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西方政治妥协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